2)第一百二十五章 梦里南浔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有故事的便属南浔。

  南浔梦,梦南浔。谁也想不到一座水乡古镇,竟有那么多故事可讲,有那么多的渊博过往,一群豪门富商,在清末民初的时局里沉浮,演绎出了半部民国历史。

  南浔是长军此行的终点站,而长军非来这里,他在这里要找的,就是商业前辈的创业史和自已的创业梦。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次出门是场景一辈子的宝贵经历和财富,是他看透了很多事,也看淡了很多事,也给自己的人生阅历增加了一个重重的砝码。

  行千里路,知天下事。长军想要轻轻的揭开南浔的神秘面纱……

  南浔的故事,要从一段洁白细嫩的生丝说起,它就是辑里丝。

  假若你能穿越至清朝皇室,定会被皇帝后妃的高贵服饰所惊讶,柔顺的质感,华丽的外观,都是绝佳上等货。而这些服饰的原料,便是产自南浔的辑里丝。

  南浔地域处于太湖南岸,属于典型的河川型低地聚落,南宋淳祐十一年(1251年),南浔开始建镇,凭借“水陆要冲之地”的优势,成为了商旅聚集之地,涌现“市井繁阜、商贾辐辏”的场面。

  元朝时南浔曾建有城墙,周长一千零六十六丈五尺,高三丈,宽一丈。明洪武三年(1370年)修苏州城需要砖石,就拆除了南浔城墙,只剩下基址。

  明万历年间,南浔镇郊七里村人率先改良蚕种,培育出优良品种莲花种,所缫之丝具有“细、圆、匀、坚、白、净、柔、韧”的特色,叫做七里丝,因南浔话“辑”与七相似,后来便叫为了“辑里丝”。

  凭借辑里丝的优异质量,南浔仿佛开了挂,商贸变得尤为繁荣,当蚕丝入市,全国各地客商云集,成了享誉江南的名镇。《浔溪文献》记载南浔的繁华:“阛阂鳞次,烟火万家;苕水碧流,舟航辐辏”。

  明代中叶,南浔诞生了几个宰相级别的人物,由于他们的推荐,辑里丝开始进入皇室。到了清朝,皇室规定,凡皇帝后妃所穿的龙袍、凤衣,都必须用辑里丝精织而成。

  清朝末年,随着京杭运河的功能衰落,许多古镇开始走向衰败,南浔却逆而行之,一步步发展到鼎峰。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洋商云集上海,湖丝成了大宗出口物品。当时湖州各地丝行几乎全被南浔人所包揽,南浔一跃成为富商巨贾的聚集地。

  南浔民间有“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之说,这是根据富商身价来排名的,以动物身躯作为比喻,财产千万两白银以上者称为“象”;五百万到千万者称为“牛”;一百万到五百万者称为“狗”。

  他们往往以土丝业起家,之后涉及盐业、房地产、金融、典当,形成跨行业的产业集团,引起西方先进技术,直接促进了清末民初工商业的发展。

  据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