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 江船危情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七月下旬,长军和东茂已经到了宜昌。

  宜昌古称夷陵,历史悠久,文化丰厚,曾经是楚文化和巴文化发展的重要地望。这里人杰地灵,孕育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民族和亲使者王昭君以及历代著名文人,诸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苏轼、陆游等,也多会于此。他们游览西陵山水所留下的胜迹,陶醉西陵风光所写下的诗文,为宜昌增添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宜昌还以“三国故地”而著称,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有三十六个故事发生在这里。“夷陵之战”火烧连营七百里,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张飞横予“当阳桥”,关公败走“麦城”被擒“回马坡”等等故事和遗迹俯拾皆是。这里还是埋葬关公真身的“五阳”之地,建有气势恢弘的关帝陵。

  被誉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的王昭君都出生在古宜昌境内,屈原祠、昭君村、读书洞、娘娘井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向人们反复讲述着无数优美动人的传说。

  到了宜昌,不能不说三峡。

  两个土生土长的北方人,到了长江边,看到的是另外一种与众不同的自然风光,心中满是惊奇和感慨。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

  “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蜀道奇》一诗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

  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长军和东茂到了宜昌之后,两个人在城里有吃有逛的,然后骑着马把异常的风景名胜逛了个遍,为长江的山水风光所折服,为宜昌的诗韵和古韵而沉醉,流连忘返,乐不思蜀。

  直至在宜昌的第六天,在东茂的一再催促之下,因为要改乘轮船,长军才在集市上先卖掉了骑乘的两匹马,之后才让东茂买了去南京的船票,傍晚时分开船,长军打算顺便欣赏一下长江的夜景。

  夕阳西下的时候,长军和东茂来到了码头。

  在残阳的照耀之下,一望无际的长江泛着粼粼波光,犹如一条金色的腰带,长军和东茂怀抱着藏有大洋的铺盖被褥等行李被人群裹挟着缓步蹬上船舷。

  早在商州的时候,长军已将银票兑换成大洋,因为民国时的银票只是局部通兑,而全国通兑的官票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