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五十二章 渗透与反渗透战术(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已知是,军伍之人多是青壮,所以审查防禁应盯紧青壮,那反之,要想渗透某处关隘,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所派遣的渗透人员应刻意避开青壮,可以专门挑选老迈和少年人执行渗透任务。

  这就又涉及到,军中兵员构成问题。行军和作战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因而,青壮是性价比最好的兵员,这就因此,军队中青壮占比越高越好。

  军中青壮多,而老弱和少年人数少,这就使得,在需要召集大量老迈少年人执行渗透任务时,人手会不充裕。

  这是其一。

  其二,打探消息时,有时会需要一些诸如老迈,妇人,残疾,乃至孩童等各种各样的人。

  把小孩子送上战场,很不人道。

  残疾,老迈,妇人等,就无了那么大的顾虑。

  故,考虑到细作人员,军中应随时有妇人,老迈,残疾等各色人等待命。

  再考虑到,提高“装备”的通用性,妇人老迈残疾人等,最好是能在军中担任一些职务,以免使军队架构变得臃肿。

  老迈妇人残疾人等,重体力活肯定干不了,寻常军务也完成不了,所以,最好是干特殊军务。

  妇人和特殊军务一结合,李孟羲想到,医护,想到护士。

  老迈者和特殊军务一结合,李孟羲想到,军医,想到文书官,想到技术官。

  残疾者和特殊军务结合,这让李孟羲为难了,他想来想去,一个残疾军士,为带着他随军行军,得废一辆马车的运力,得派二至三个人平日负责照顾他,要想抵平这个残疾军士给军队带来的拖累,就得使这个残疾军士带来的价值大于一辆车的运力,大于三两个普通士卒的人力。

  也就是,只有当残疾军士发挥出的价值能以一抵十之时,才不会给军队造成累赘。

  军中能以一抵十的职务,李孟羲能想到的,有且只有军医一职。

  厉害的军医或并不需要双脚能走动就足以治病救人。

  两全之法有了,可在军中特意安排一个特殊军医,这个军医需要医术精湛,更重要的是其必需要有重大残疾,这样,平日里,军医可以治病救人发挥作用,到关键时刻,到需要一名高级细作去刺探敌军情报时,这时,一个残疾人是最容易打消敌军怀疑最容易刺探情报的人。

  李孟羲深知,情报人员阵亡率必然高,把一个医术精湛救人无数的军医派去当细作让其送死,有些浪费人才了。

  这还不是最优解。

  最优解,用冷血一点的话说是,需要军中常备一批廉价的随时可以损失掉的残疾军士。

  可,两难的地方就在这里,行军打仗,带着残疾人,对军队的战力是负收益,要想让残疾人的负收益变成正收益,就必须让这个残疾人拥有以一抵十的高价值,可,高价值目标派去当细作给消耗掉,似乎得不偿失。

  思来想去也李孟羲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