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四十二章 赤羽箭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将近傍晚之时,忙完诸事,李孟羲把关于无锋鸣镝的用法告知关羽,关羽听完目露思索之色。

  鸣镝之法,根源来自草原,冒顿以鸣镝号令士卒的典故,关羽也熟悉。

  关羽知鸣镝可为号令,日前方得威慑之法,关羽也知鸣镝可威慑溃卒,但,关羽从未往深了考虑鸣镝到底能有多少用途。

  李孟羲说可逆用冒顿鸣镝聚兵之法,鸣镝不射敌,反射己。

  李孟羲说的有趣,说隔百步外,用神射手发鸣镝,一箭朝百夫长脑袋射去,关羽于是就构思了一下战场的画面——两军交战,阵势混乱,敌我犬牙交错,此时,一箭远来,咻的一声撞百夫长脑袋上,鸣镝临头,正厮杀的热血上头的百夫长耳闻尖啸,顿时一愣,而后立刻明白过来,是军令到了,百夫长嘶吼一声,“军令到,往前杀!!”

  说完,提刀奋勇上前。

  此一百人队闻令勇进,旁再一百人队又得鸣镝传令,瞬息第三队又得令,再第四队……

  数十鸣镝齐发,不过瞬时而已,瞬时之间,我左翼十几百人队顷刻闻令,猛然冲杀,于是我左翼如同翅猛卷,遮盖敌军……

  关羽和李孟羲之前一样,也认为战场传令是主要用传令兵,现在李孟羲提了无锋鸣镝之号令法,关羽顿觉鸣镝法神速,快逾传令骑兵数倍。

  再如李孟羲所言,有时战场上人声沸腾,万一传令骑兵再被人流阻挡,无法靠近百夫长,传令兵纵是嘶喊,百夫长亦难听到。此时,传令兵弯弓发鸣镝,直射百夫长,鸣镝啾的一声擦耳过,百夫长瞬间知令。

  虽说,鸣镝只能响,不如传令兵能言语,传令兵可令传左右进退,鸣镝只能传进退两令,不能令左右,然,于步队,进退两令便就够了。

  关羽霍的起身,低头目视李孟羲,“走,羲儿,我俩亲去一试。”

  关羽想一试鸣镝传令法之究竟。

  ——

  关羽找来战兵五百人,令分二十队,一字排开。

  然后交代一遍,鸣镝射至哪队之中,哪队便进,鸣镝再至,则停,再至,再进,以此类推。

  而后,于百步外,关羽手持硬弓,脚边地上插着几支刚把箭头打掉的鸣镝,另有传令骑兵在旁。

  关羽先与传令骑兵道,“令,四,九,十,十二四队进。”

  传令兵领命,“驾!”一挥马鞭,纵马而去。

  骑兵刚走,关羽举弓搭箭,弓嘎吱一声拉成八分满,瞄准百步外四队所在的那一坨人,瞄准队旗之下,撒弓,啾的一声,鸣镝离弦飞出。

  传令骑兵还在纵马奔驰,突然身边啾的一声响,传令骑兵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箭支已迅速越过骑兵,带着尖锐的鸣叫一头向战兵队列撞去。

  身后鸣镝声近,战兵们都在回头看,刚一回头,就听到第四队中有人哎吆一声惊叫。

  战兵们都身穿甲胄,鸣镝又把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