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早安!三国打工人 第175节_早安!三国打工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他觉得自己像这雪花一般脆弱,飘零。

  小吏忽然登门。

  “诸葛先生在否?”

  这位面容清隽的文士还有点没反应过来,声音有些迟缓地问,“何事?”

  “州牧府的公文,”小吏恭恭敬敬地递了上去,“先生请看。”

  诸葛玄狐疑地接过了这纸公文,看着看着忽然从毯子上爬了起来!

  “刘使君——”他声音颤抖地问道,“刘使君为何竟如此另眼相待在下!”

  小吏十分乖觉,躬身行了一礼,“先生素有才名在外,或许……”

  诸葛玄脸上的颓然不见了,他激动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地板传来了一阵又一阵吱吱呀呀的声响。

  “收拾行装!”他冲着后屋嚷了两句,“快收拾行装!刘使君表奏朝廷,封我为东莱太守,我——”

  他的声音忽然停了下来。

  诸葛玄转头又看向了小吏,“东莱不是青州地界?”

  这种事不需要问一个小文吏,小吏自然也不需要回答。

  待仆役匆匆忙忙跑过来时,诸葛玄已经冷静下来,吩咐取半匹布帛,酬谢了这位小吏。

  按照流程,他自然还得写信去感谢刘备,但他有个疑问。

  “那位陆将军……”

  “她去北海了。”这位小吏原本就是郡守府的文吏,回答得自然十分流畅,“北海贼寇猖狂,祸及琅琊,将军不得不去呀。”

  诸葛玄的脸色变了。

  “那里……”他声音悲愤地说道,“那里也有贼寇吗?”

  诸葛亮听说了这纸调令,但他还是坚持着将手中的一卷竹简读完之后,才走过来向叔父道喜。但令他感到惊讶的是,叔父看起来并不开心。

  他躺在毯子上,靠着炭盆,望着窗外飘飘洒洒如飞絮般洁白的雪花,脆弱而又孤独地叹了口气。

  诸葛亮一瞬间什么都明白了。

  他也跟着叹了口气。

  叔父是个宽和而善良的人,其实政务方面也有经验。

  ……但他特别不擅长处理那种复杂的局面,比起跟各路不同的人打交道,叔父更适合在房间里做学问。

  ……其实说起来,这口气其实不算是为叔父而叹的。

  ……大概是为那位小陆将军而叹。

  因为他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他是小陆将军,他肯定不愿意北海放一个孔融,东莱放一个诸葛玄,然后看着全天下的名士都跑到青州来的。

  第179章

  虽说……诸葛亮也不清楚陆将军究竟为什么会千里迢迢,救他们回来。

  这个问题在路上已经困扰了他很久。

  要说叔父的才学当然也是有的,但为郡守刺史还是有些吃力的,尤其是这种乱世里的郡守。

  诸葛亮年纪虽小,却已经见识过了乱世的面目。

  郡守也好,刺史也罢,若无人护卫,与路边的野草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他们是“士人”,倒能引来更多的贼寇觊觎。

  回忆起叔父与那位陆将军初见的一面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