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9章 献帝东归_梦幻之单机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在继位魏王之后,在一次出征的时候,将荀彧带在了身边,目的就是将荀彧摘出来,好放手进行清理。

  但曹操的这份清理名单中,必然有很多人是荀彧熟识的,恐怕还有很多人是荀彧的至交,荀彧明知道这些人将死,却无法救援,心中的愧疚可想而知。演义中老罗将这个行为定义于荀彧反对曹老大封王,然后被曹老大杀害。但这种说法逻辑上根本就说不通,荀彧跟着曹操鞍前马后这么多年,只是因为这么点小事就将荀彧杀了,这不是曹操的性格。

  真实的情况应该是,荀彧知道曹操要对留守在许都的皇室势力动手,为曹丕的继位铺平道路。但是荀彧本身却阻止不了这样的事情,也无法在其中和稀泥,又知道汉室迟早将亡,心怀愧疚,最后自尽。

  荀彧的理想是重整汉室,理想无法实现,本人似乎也变成了帮凶,恐怕也有当初力主将汉献帝请到曹操治内,是害了汉献帝的想法参杂在其中。总之,在曹操看来,历史上自尽前的荀彧恐怕当时的想法非常的复杂。

  不过这只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正如三国演义中曹老大在铜雀台上亲自说的那番话,一旦他真的将手中的权利交出去,恐怕连个富家翁都当不上,注定会被人灭族。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前进,无法后退,后退则死。

  这个道理荀彧未必不明白,所以他才那么的煎熬,那么的为难,最后一死了之,因为他想不出两全其美的办法。荀彧眼不见心不烦,以死作为对曹操最后的劝谏,但可惜的是,他把事情依然想简单了。

  汉就是汉,曹就是曹,当两者的目标一致的时候,可以戮力同心,但当目标不一致的时候,也只能是彼此伤害。荀彧虽然自尽,成为这件事情最大的牺牲品,但矛盾却并没有因此停止。

  这样的事情一直持续到曹丕继位,一直持续到司马代曹才最后结束。在曹操看来,司马之所以能够轻松取代曹氏,并非曹氏的君主有多么的昏聩,而是当初矛盾的一种延续,同样也是士族对曹氏的一种报复。

  曹老大当初实行唯才是举,打压士族豪门,损害了无数士族的利益。敌对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士族逐渐清理,可是这些士族打着投靠皇室的名号进入曹操治内时,怎么清理?

  外部敌人变成了内部的蛀虫,这才是最为头疼的地方,这才是曹操对荀彧提出的,将汉献帝接到治内的提议,不以为然的真实看法。

  当初为了保证内部的纯洁,曹操甚至都不接受徐州士族的示好和投靠,而是硬着心肠打了一仗,如今怎么可能为自己找一个主子,即便只是名义上的,曹操也绝对不愿意。

  当然,也不好直接拒绝,寒了荀彧和荀攸的心。所以想了想,曹操一挥手,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开会!

  于是,曹操麾下的所有文武全部放下手中的事情,集中在一起研究是否接纳汉献帝的问题。不出曹操预料,所有的武将们全部反对接纳汉献帝。

  而文官们除了荀彧、荀攸、孔融等人支持外,多数也保持了沉默。尤其是寒门出身的人,对此都有些不以为然。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