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谋算将战_三国之最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还有贼兵余党?”

  “城外十里之内,下吏可保没有贼兵余党,十里之外就不敢保证了。因为县中吏、卒少,刚刚只够城防,并无余力去远处的乡中巡查。”

  “颍阳东北不远是颍阴,东南不远是临颍。此两县情形如何?”

  “之前,临颍也遭到过一股贼兵的攻袭,波才败退后,这股贼兵也退过颍水南下了。颍阴倒是不曾闻有大股贼兵进犯。”

  荀贞对戏志才、荀攸说道:“按照计划,我部要在颍阳屯驻一段时间,等安顿下来之后,从明天开始,令各曲军卒分去远处各乡,乡中若有贼兵余党,务必要清剿干净!一则,权当是大战前的练兵,二来,争取把本县和临颍、颍阴两县连成一片,以作为我部稳固之后方。”

  “诺!”

  ……

  荀贞率部抵达颍阳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波才的耳中。

  荀贞在阳翟城外练兵时,时刻都在密切地关注着波才的动向。波才也时刻都在关注着他的举动。在荀贞刚开始练兵的时候,波才甚至还有遣军北上、奇袭荀贞的念头。只是,他的这个想法未能得到黄巾军中各营渠帅的多数赞同,因而没有能付诸实施。

  虽没能将此计划付诸实施,但在荀贞练兵的这几天中,波才也没闲着。

  他一方面收拢溃卒,一方面痛定思痛,反思阳翟的失败。

  他麾下有十万之众,为何在攻打阳翟、面对少数敌人的时候反而却失败了?

  他总结出了两个原因。

  其一,他麾下虽号称有十万之众,却都是些刚从田间走出的农人,不知号令,打仗时一窝蜂,人虽众多而无大用,或可逞一时之勇,但当不能速胜时,就会面临失败的危险。其二,部众里山头众多,派系林立,各县、乡皆有小帅,当战争顺利时,可团结一致,而一旦失利,这些县、乡的小帅为了各自的利益就会生出异心,不利作战。

  两个原因其实是一回事儿,简而言之:缺乏训练,不够正规。

  可以说,波才的这个反思是很到位的,如果能给他一点时间,说不定他还真能把这支黄巾军变成一支精锐,可惜,他没有足够的时间,他的“部下们”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波才把自己的帅帐设在了襄城县,到了襄城县后不久,他就召开了一次军议。

  包括停驻在郏县的部队,所有能联络上的县、乡小帅都参加了这次军议。饶是如此,这次军议的规模也比以前小了许多。上次,他在阳翟城外也召开过一次军议,那次参加议会的小帅足有七八十人,这次只有四五十人。缺席的那些有的是在攻城或败退时阵亡了,有的则是不知逃去了哪里,至今还未能与主力会合。

  军议是在襄城县县衙的正堂里召开的,四五十人环坐堂上。

  波才坐在上首。

  另有一人坐在的他的左下侧,位在诸多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