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七夕_穿越宋朝当太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宣武三年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在宋代叫乞巧节,每当七月初七的夜晚来临,开封各处繁华的大街都有卖磨喝乐的,所谓磨喝乐指的是一种雕塑的小佛像。

  这种小佛像大都是用上好的木料雕刻而成,并涂上色彩装在一个栏座上,或者用红纱碧笼子装着,或者有金银珍珠象牙翡翠精心装饰,有的一对可价值千钱。

  皇宫中及显贵之家和普通士大夫都把这种磨喝乐当作一种时髦的物件买来作为节日礼品。还用黄蜡浇铸成凫雁、鸳鸯、龟鱼等动物的形状,外面加以彩绘或者雕刻,被称为“水上浮”。

  又用一块木板,上面铺一层土,土里种上谷子让它长出苗来,还在木板上布置小茅屋和花木等,再做一些农家的小人儿,整体呈现出一个村落环境的缩小景观,被称为“谷板”。

  又把瓜雕刻成各种花样,被称为“花瓜”。再用油和面加上糖或蜜做成咧嘴笑的娃娃头,这叫做“果实花样”。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奇巧物件,如捺香、方胜等。如果买一斤这一类的果实花样,其中必定有一对身穿盔甲模样的人,就像门神上的武士似的,其形象逼真,就像真的将军一样,被称为“果实将军”。

  又把绿豆、小豆、小麦放在陶瓷器中用水浸泡着,待其长出几寸长的嫩芽,再用红、蓝彩色布条把青苗系成一把一把的,被称为“种生”。

  七夕前的三五天当中,车马盈路,锦绣满街。刚采摘的还没有开放的荷花苞儿,城里人善于造假把它做成双头莲,赏玩一会儿,用手提着从外边回来。

  皇宫内,早在前几天赵昕便让人在延福宫空闲出搭建了一座“乞巧楼”。

  赵昕正在同后宫众嫔妃和皇子公主坐在乞巧楼里玩耍。

  赵昕的三位妹妹,和他的几位公主正在学习穿针引线,为的是显示手巧,同时焚香行礼,这叫做“乞巧”。

  而妃嫔们也在皇后高滔滔的带领下,对着一弯新月穿针引线,或者把宫人抓来的小蜘蛛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去观察它,如果蜘蛛结的网又圆又正,这就叫做“得巧”了。

  “官家!今儿个是乞巧节!官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