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三章 宴席初步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油笑道:“都是土地庙孩子们的功劳,小妹你告诉子瞻,这蒸鱼该怎么做。”

  苏小妹说道:“首先要做出酱油,现在我们的酱油只是初级产品,小油哥哥说要得到真正的好酱油,还需要整整三年。”

  “要得酱油,先要制曲,光几种曲药的制备,就花了我们好多功夫。”

  “经过蒸煮,制胚,种曲,制酱,翻晒,浇淋之后,才制得酱油。”

  “这种酱油,叫生抽,色泽红润,豉香浓郁,风味独特,我们用来拌菜。”

  “有了生抽,还要炒糖色加入其中,另添加蘑菇,香药等辅料,上锅蒸制,之后调浓,得到的深色成品,是另一种酱油,叫老抽。”

  “其中的鲜香,甜香,酸香,酒香,脂香,咸香,再加上蘑菇药料,香型就更加复杂,但是不管生抽老抽,只有各种香味柔和统一之后,才算得上是好酱油。”

  “蒸鱼的第二味调料,就是料酒。”

  “要得料酒,先要有黄酒。”

  “要得黄酒,先要用麦曲,还要添加药草制得曲饼。”

  “我们的黄酒用稻,粟,黍按一定配比酿成,之后也要加糖色和花椒,大料,丁香等各种香料,最后方能制得料酒。”

  “有了这两道调味品,蒸鱼反而简单了。先用姜葱料酒精盐,给鱼码味,然后上盘,蒙上猪网油蒸制,老抽也盛上一小碟一起蒸,蒸好后挑去网油作料,滗去腥汤,将老抽淋到鱼上就行了。”

  苏轼听得目眩神驰,指着苏油:“母亲疑你为仓舒转世,前生锦衣玉食,现在看来果然是真的。这等好东西,我大宋绝对没有。”

  苏油笑道:“嫂嫂那是爱惜我,所以才夸大其词。我大宋怎么没有?石家庄子房梁上头,就现挂着豆麦酱胚,加水加盐调和之后,也跟酱油差不多。”

  “不过我的老毛病啊,任何东西,都要让它……”

  苏轼打断:“更精!更细!更纯是吧?你这招八娘早就告诉我了,还真是用老了的套路。”

  石通和苏轼也在这一桌,闻言笑道:“这一招用到哪儿都好使,书坊,铁坊,染坊,饮食……只看这一桌子菜,子瞻你经常外出游历,品鉴过没有?”

  苏轼对肘子也情有独钟,说话吃菜两边不耽误,吃得满嘴都是油:“想都别想!”

  二十七娘却对茭白炒肉丝表示喜爱:“这什么菜?清甜可口,以前都没吃过!”

  这个只有苏油能回答,将茭白来历讲了,然后说道:“此物清甜,就不能用酱,太夺味,清炒后加葱段翻匀出锅最好。”

  八娘便叹气:“唉,阿爷和史爷爷,这趟是想得差了!该来,这趟不来,实在可惜!”

  苏油笑道:“发明出酱油豆瓣酱这些东西出来,可不光是为了解馋,其实还有一个目的:物力维艰,杜绝浪费。”

  “一头猪一百多斤,内脏三十斤,头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