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不足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春节,军器监过了一个足够体现国有大型军工企业优越性的肥年。

  休完年假,科举开始了。

  保守派开始谋划反击。

  大宋又出了一个文才出众的人物——李清臣李邦直。

  七岁知读书,日数千言。客有从京师来者,与其兄谈佛寺火,清臣从傍应曰:“此所谓灾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其兄惊曰:“是必大吾门。”

   治平二年,试秘阁,文章写出来,欧阳修看过后叹息:“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则谬矣。”

  时大雨霖,灾异数见,论者归咎濮议。

  廷对前,有人对李清臣说道:“如果以《五行传》里‘简宗庙,水不润下’为证,必擢上第。”

  李清臣说道:“不干。难道民间没有疾痛可以上陈的吗?善于消弭天地灾异的君主,不该从灾异考虑,而是要止民之疾痛。”

  于是在策论中大写朝廷过失,声名大振却被考官打入下等。

  宋英宗亲自干预:“如李清臣者,公议皆谓可用,顾以亲抑之可乎?”

  既而诏举馆阁,欧阳修荐之,称其才不亚苏轼,得集贤校理。

  这次考试,是赵顼登极第一次制科,李清臣就是大家最看好的对象。

  策问是由司马光出题,大学士拟了一道:

  “今之论者或曰:天地与人,了不相关。

  薄食、震摇,皆有常数,不足畏忌。

  祖宗之法,未必尽善,可革则革,不足循守。

  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惮改为,可以乐成,难以虑始,纷纭之议,不足听采。

  意者古今异宜,诗书陈迹不可尽信邪?

  将圣人之言深微高远,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邪?

  愿闻所以辨之。”

  三不足!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首先提出的不是改革派王安石,而是保守党领袖司马光!这是他给王安石贴上的标签!

  之所以被后世人传颂为王安石的改革宣言,仅仅是因为最了解自己的往往是敌人,这三句话,对改革派总结得太贴切了。

  然而这是一处巨大的陷阱。

  因为这句话是与夫子的“君子三畏”唱反调——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要说文学家不通逻辑,那是瞎扯,司马光这通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如果改革派认可三不足之说,就是儒家的叛徒,是辱圣人之言,是夫子定了性的小人。

  这样的杀伤力,不是老苏一篇《辨奸论》能匹敌的。

  事实也是如此,此后千年,王安石都被列位奸臣,其最重要的一项罪名就是三不足论。

  而千年以下,人们又开始以此为王安石提出的论点,加以颂扬。

  甚至有专家说,这就是王安石亲口,因为以司马光保守派的素质,是总结不出这三点的。

  后世苏油看到这样的资料不由得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