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二十七章 赵郡李家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加上胥吏上下其手,到达力夫手上的,怕是要折去多半了。”

  “这点收入如何活人?加上远赴数百上千里之外服役的,沿途还要自担费用,破家亡身者,不计其数,所以大家才闻役色变。”

  “其实大灾之后,如果调运得当,正是兴役之机。”

  “一来人力集中,且无生计,能够靠工役得活。”

  “二来大水之后,朝廷需要修整的地方很多,工程量也大,这些人正好解了急需。”

  “所赖者,是胥吏不能盘剥,官府不能失信,转运及时,所给从厚。”

  “因为一年半载之后,这些人是还要回乡的,所以还要留有些积蓄。”

  “地方官员,多有一个‘怠’字,平日里尚不觉有差,真到了河北今年这样的情形,怠上一个月,翻年就是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结局,不能不急啊。”

  司马光深吸了一口气:“老夫今晚就将公仪的举措和在大名府商议的方案制成条陈,上报陛下和中枢,瀛洲有公仪坐镇,实在是百姓之幸啊。”

  苏油拱手道:“李公,这些费用,从何而来啊?”

  李肃之说道:“问道点子上了,河北防辽重地,各种物资军器堆积如山,不过平日里不得用而已,如今事急从权,今后在慢慢调补吧。”

  苏油沉吟了一下,转头问司马光:“学士,你说你通判过郓州?”

  司马光点头:“对。”

  苏油问道:“郓城应当产煤铁,学士在郓城的时候可曾见过?”

  司马光说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铁我知道是有的,不过铁户用的是松炭,大冶四五十人,小冶二三十人,如果算上取矿,造碳的,那就不止了。”

  “不过听说风险极大,这些都是官榷,榷费很重,常常起炉不通风,或者风路虽通,熔冶不成,那就得重新起炉,重起不得补费,因此破家的豪商巨贾,也不是一户两户。”

  苏油想的却是另一个问题,明代开始用北方煤炭含炼铁,铸造的铁炮因为含硫过高,极易炸膛,不知道经过自己焦化之后会是什么效果。

  不过就算不能造炮,造刀枪箭矢,那也比远从汴京调运强得太多。

  后世东平,可是重要的产铁区,地点就在如今梁山泊边上的郓城,有铁有煤,还有造水泥的灰岩,比后世更优秀的是,那里如今还有大量水源,有个方圆四百里的大湖,简直就是得天独厚的工业基地!

  大宋徐州,“自古为铁官商贾所聚,其民富乐,凡三十六冶,冶户皆大家,藏镪巨万。”

  能让河北自己解决掉军器问题,漕运压力会减轻不少,将郓城发展起来,怕不又是一个徐州,嶲州!辐射河北,应该绰绰有余!

  要是再在海边寻几处盐场,水泥晒池一抹,那就是种钱啊……

  李肃之见苏油陷入神思,也知道这娃点石成金的本事:“明润,这是想到河北致用之策了?”

  苏油这才回过神来:“哦,刚刚来了个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过大河不治,一切都是白想,且先顾眼下吧。”

  次日,司马光带着石薇的和尚道士队伍们去城墙工地巡查,检查工人食宿是否如李肃之所说那般,同时还要慰问鳏寡,幼弱,发放药品,指导卫生。

  经过几次救灾,现在大相国寺和天师府已经形成了统一的防疫规条,至于个人卫生守则,苏油则找可贞堂的才子们编造成了简单易懂的歌诀,称为《避疫歌》。

  见石薇实在是忙不过来,苏油也不好意思一定要她陪同,只好带着种谊和测量小分队出发。

  一路辛劳繁琐自不必说,船队到了乐寿埽,一膄小船驶了过来,船上一个高声喊道:“船上可是苏大监吗?”

  苏油正在弯着腰看沙漏呢,闻言直起腰来:“谁呀?”

  小船靠拢,却是一名内官,点头哈腰不敢上船:“小人程昉,官家刚抬举了西京左藏库副使,现为河北屯田都监。”

  苏油招呼道:“听说过,那快上大船叙话。”

  内官还是有些不敢,小声问道:“学士在船上吗?”

  苏油说道:“学士在瀛洲坐镇呢,怎么你想见他?”

  程昉脸都白了,连连摆手:“不不不,我的意思是……不在就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