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二章 变态繁荣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种大质就是种诂,苏油有些无语,搞民生是知州的正事儿,结果这老头跑去找军方要粮食,看来文才胜过治才是实锤了。

  也难怪新知州一换,小隐君就要清仓,只怕他心里在抱怨朝廷越换越不靠谱呢。

  既然陈述古都定下了渭州苦的基调,因此公使钱结余什么的就别想了。

  战区的知州,一般都是大苦逼,超额使用公使钱,几乎是常态,因此而落官的,前前后后不在少数。

  历史上那桩著名的公案,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夸赞的滕子京,有历史爱好者就去查过他被贬的原因——滕子京过使公使钱,然后上边派人来查账,滕子京还烧了帐房,这才被贬到巴陵郡。

  以此得到结论,滕子京是大贪污犯,范仲淹包庇大贪污犯,都不是好人。

  还是那句话,读书未广,推求不细,没考虑历史上的实际情况。

  前方战事失利,几十万西夏大军压境,边臣想尽办法扛过这一波,事后还要被纠核公使钱的去向。

  处置帅臣固然得宜,但是用这些办法搞帅臣的手下,苏油认为有点过了。

  以种世衡之功,在他去世后,小隐君向朝廷表述父亲的功劳,都一度为枢密使庞籍所不容。

  其后小隐君坚持辩解,朝廷才追记了其父的功劳,并诏令种诂就近郡县任职。

  苏油觉得,综合考量这些事件和当时的政治军事生态,将之解读为新得势的大佬,打着治贪的旗号清剪政敌的羽翼,这才是大概率的真相。

  因此这也是苏油懒得向朝廷伸手的原因,早有伟大人物说过,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防西夏,用力三分,防自己人,怕是得打起七分的精神。

  夜深了,苏油点起汽灯,摊开纸,磨了墨,提笔写下第一个词。

  民心。

  然后写下第二个词,经济。

  第三个,工业。

  第四个想了很久,种家。

  第五个是外交。

  第六个,是情报。

  第七个,才轮到军事。

  七件事情,重要性从上而下,依次排列。

  房梁上响起声音,苏油抬头,是木客。

  苏油笑道:“薇儿啊,下来吧。为何不走正门?”

  石薇从房梁上露出头:“我怕伤了你的名声。你怎么还不回驿馆?”

  “对不住了,找个安静地方想事情,不知不觉就这么晚了。”苏油手扶脑门:“你这样高来高去的,被人发现,不是更伤名声?”

  石薇很自信:“不会被人发现的。”

  苏油从包里取出一盒饼干:“快下来,吃点东西。也不知道四通商号的队伍到哪里了,急着开工啊……对了,你去安抚农人的时候,顺便招人吧,接下来渭州的事情,需要很多人手。”

  石薇从梁上跳下来:“小油哥哥,这里的农人们真是可怜。”

  苏油将饼干递给石薇:“谁不可怜,我就不可怜?本来还指望脱单来着……结果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