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 眉山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户数五千。

  大宋辖制,分路,府,州,军,县。依人口和繁华程度,又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

  其中的赤、畿,多为京师和天下重镇。而眉州虽地处边陲,但下辖三望一紧四县,在益州路十二州中能排到第四,洵为上州,端是繁华。

  如果从南门码头上岸,路过野亭,会看见城郊两侧都是田地,藕池,这是李冰当年水利的遗惠,正是芙蕖艳放之际,田园风光,煞是好看。

  眉州藕,天下驰名。

  农家周围,多还有一圈芋地,品种一般是当地所产的红嘴芋。

  此地物产丰美,红嘴芋味道一般,因此吃的人反而不多。不过这芋头叶子与美人蕉相似,红边绿心,甚为可爱。

  除了度荒,人们其实多把它当做绿化使用。

  城南有一座石桥,本地人叫它南桥。过得南桥,便是低矮的土城墙。

  当年宋军入蜀后,仅保留了四座城池,眉州城新靠近西南边陲,算是幸存者。

  城墙上有一座门楼,上有三个大字——“文明门”。

  从文明门进入城中,一条笔直的青石板大路延伸向北,大路两边房屋渐次稠密。

  贴着城墙根,右手看过去不远,是一座官亭,名叫摘桂亭,亭后还有一所楼阁,是魁星阁,眉山驿所在。

  大路的左边,则是曙远楼,可以在楼上胜揽玻璃江的江景。

  大宋节日不少,二月二,三月三,这里有花市,蚕市,无论城乡,男女老幼云集于此,热闹非凡。

  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北,又有一座小石桥跨溪横卧,桥名“通津桥”,意思是城中人出得此桥,那便是要前往码头,走水路通大津了。

  经过桥边的土地庙,前行数百步,便到了眉山的核心区域。

  先是道路东面边的文庙,学署,然后是眉山书院。

  书院后面,东方的小丘上,还有一栋大型宫观建筑,形制和精美都是眉山之冠——文昌宫。

  而道路的西面,则是最繁华的商业地带,各色行铺鳞次栉比,招牌林立。

  其中有一个小巷,是四川最重要的行业——纺织业的眉山集散中心,称为纱縠行。

  这些大商行大店铺,应付的是嘉州府和益州府来的大商家,属于此时的高尚社区,也是本地的上流社会大家族,所谓的“江卿”世家的聚居地。

  这其实是民间习俗,当然是门阀制度的未灭余烬,国家不提倡,民间却又禁止不了,南北皆然。

  江卿世家,世代通婚,外姓纵然富裕,也难结秦晋。

  小商贩们和下层社会也不是没有去处,沿着石板路继续向北,有连续两个十字街口,使眉山城的大街道和城墙结构,合起来如同一个四方开口的“用”字。

  两个十字街口上各立着一座底部四通的高台,台上还建有楼宇,楼宇青瓦覆顶,飞檐对望,算是眉山镇的标志性建筑——大庆楼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