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四十七章 拦驾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煦逼格满满地微笑,这是跟孟小妹仔闲聊的时候,小妹仔评价司徒的话,现在拿出来,当真是好使:“近日我真的在读书,不然也不会小有所得。是吧?”

  “爱卿因前事去职,的确是因为当时有不当之处,朝廷惜君敢言,故特旨召至,望爱卿今后继续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岩叟恭服:“圣天子在上,臣敢不尽心竭力。”

  ……

  癸丑,两宫幸李端愿宅临奠。

  李端愿是大宋从龙之家李崇矩之玄孙,其父是文武全才,弓马娴熟,还取得进士功名的李遵勖,其母是宋真宗的妹妹万寿公主。

  李崇矩在太祖的从龙之臣里倒是没有留下多大的名气,不过此人异常信佛,在家中建了师馆收容和尚,明知道和尚没什么本事,说谎会异术诓骗他,李崇矩也不计较。

  后来李家倒是真出了个天下皆知的活佛——济公。

  因为父母是勋戚公主的缘故,李端愿七岁便授如京副使,四迁为恩州团练使。

  仁宗以岁旱,御便殿虑囚,放宫女。李端愿上疏:“纵释有罪,小人之幸;放宫女为宦者专制,反失所归,何以弭灾变?”

  解读政治活动的角度,非常清奇。

  知襄、郢二州期间,当时各路转运使流行一种升官手段——进献“羡财”。

  羡财,就是地方截留的财政收入里,超过常年的那一部分。进献羡财,既说明自己治下人民安乐殷富,又可以表现出自己的爱君之心。

  但是这些“羡财”是怎么来的,其实大家都明白,又不是人人都有石成金苏探花的本事儿。

  当地路转运使也以羡财数十万被赏,李端愿越级上奏,直接扯下遮羞的面纱,言本路比常赋三折,其民不堪。

  仁宗怒,夺转运使赏,重申折变之禁。

  因为此事,李端愿也吃了挂落,移庐州。

  在庐州的声望不如从前,回京后富弼问他:“肥上之政,何以减于襄阳?”

  李端愿答道:“初官喜事,饰厨传以于名,则誉者至;理政多年,知道了需要抑豪强、制猾吏,故非毁随之。”

  弼深然其言。

  老头年纪到了退休,高滔滔以其是公主家的好子弟,格外隆重,礼成赐金带、器币,进太子少保,品数视同执政。

  又因为甥舅之亲,还带着赵煦去府上拜访,接受教育。

  如今老头死了,高滔滔又带着赵煦辍朝临奠,赙典加等,赠开府仪同三司。

  老头既是文官,又是勋戚,还是皇亲,还都当得不错,故而死后哀荣备至,府上吊唁的人一波去了一波又来,车马辐辏。

  祭奠之后,又好好安慰了李家后人一番,车驾从李府出来,高滔滔也不禁感慨:“皇室宗亲里边出挑的人物,自端愿之后,又有王克臣,其后二十一节度更是沉心向学,出类拔萃。”

  “如今彦弼、仲迁、孝奕皆有志向,官家就应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