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小家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去取”。

  毕仲衍是大牛人,对付这种繁琐到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从中提取总结成条目,本来就是他的强项。

  因此他现在这本书,取名为《宋刑统条法事类》,将是一本法官用于断案的检索工具书。

  毕仲衍这部书编纂的体例,还是以《宋刑统》为大纲,但是在每一条大纲之下,加上根据历代判例和当前情况增设的细条,将同类案件的犯罪行为轻重,后果轻重,实施者主观动机等多方面纬度,给出了轻、中、重的不同判罚标准。

  之后再加上这些标准的由来,就是历代的敕、令、格、式和具体案例。

  如此一来,这部书就变得纲举目张,变成了一部金字塔形的新型法典。

  法典的基础是判例,其上是事类,其上是刑统。

  现在这书还没有编完,据毕仲衍私下给苏油的信里所说,这部书,最后会在四百卷以上,分为官、民、刑、商四个大类。

  毕仲衍为了这件事儿,也没少麻烦毕观。

  而二兄毕仲游,在完成河北四路纠核之后,因为破获走私大案,被朝廷提拔,如今是荆湖北路转运使。

  荆湖两路是朝廷新开辟的地区,好多地方归流也才二十年,当地人很多还不服王化,或者说压根不知道什么叫王化,也让毕仲游头痛。

  还是毕观给兄长支招,不如从研究二林巫法入手,与国法间杂用之,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再多建学校,慢慢教晦。

  毕仲游还有些拿不定主意,又写信问苏油。

  苏油回信说天理不外人情,要给土著们一个熟悉与习惯的过程。

  荆湖地区如今除了大城,还有不少山区峒民习惯以前的巫法。

  推行法令的基础是文教普及,起码得让人家听得懂你的法令。

  文教都没有推行起来,强行推行法令可能会适得其反。

  之前治理荆湖,章惇有一套,刘嗣有一套,孰优孰劣,民间流传的口碑就能说明问题。

  毕观说得对,慢慢来。

  因此当苏油见到毕观的时候就微笑说道:“朝廷这是欠我家观儿一个转运判官,一个大理寺丞啊。”

  毕观脸一红:“爹爹惯会取笑我。”

  皇家海军学院教师宿舍是一幢幢的红砖小楼,两层,楼下是大厅,厨房,佣人房,楼上是三室一厅。

  外边还有一个小花园,花园里还停着两辆自行车,跟苏油见过的后世军区大院小别墅几乎一模一样。

  等进入里边,除了没有家用电器,也跟后世差不多了。

  厅中靠窗户的位置有一架钢琴,缝纫机,有地毯,沙发,茶几,甚至还有一张台球桌,一架飞镖盘。

  饭厅有一张大桌,八把高靠背的椅子,厨房门口竟然还有一个吧台,一个酒柜,看来小两口平时朋友也不少。

  苏油问起,原来平日里毕观就在这里教授几个女弟子钢琴,休沐日里毕观会提前烤制好糕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