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四百五十二章 人性的君王_苏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今日知行合一,神完气满。”

  “《伦理》一出,方知其无一日不在精进,所谓为万民发声,为天下请命,树千古风标,立万世师表。竟是要列坐于周公孔孟之侧!”

  程颢道:“终乃你我同道中人,能得见如此人物出于我大宋,不也与有荣焉?君实,看顾好他,别摧折了才是。”

  司马光不禁为老朋友感到好笑:“明润不过就是年轻了一些,论仕途履历,风姿气度,早就出得老夫几头地去了,岂是我能看顾的?!”

  程颢却正色道:“我所言的摧折,却是他的本心而言,莫使变易啊……”

  告别了老朋友,司马光一路东行,将近都门的时候,卫士见到司马光到来,均额手相庆:“司马相公来了!司马相公来了!”

  惊动了沿途人民,一起遮道聚观,就有百姓高喊:“司马相公,请留相天子,活我百姓,勿遽归洛!”

  一唱而百和,司马光见此情形,反觉疑惧起来,竟然不再入京,从间道归洛。

  太皇太后闻之,诘问主者,并遣内侍梁惟简慰劳司马光,询问如今大政。

  司马光上书,要求广开言路,征求直言。

  他是老台谏,对朝中那些欺上瞒下的手法门清,认为光嘴上说说不行,还得有操作措施,必须公开透明。

  于是上表:“谏争之臣,人主之耳目也。

  太府少卿宋彭年,言在京不可不并置三衙管军臣僚。

  水部员外郎王鄂,乞依令保马元立条限,均定逐年合买之数;又乞令太学增置《春秋》博士。

  朝廷以非其本职而言,各罚铜三十斤。

  陛下临政之初,而二臣首以言事获罪,臣恐中外闻之,忠臣解体,直士挫气,太平之功尚未可期也。”

  正确的操作,应当是不管有没有官职在身,不管是不是其本职,“凡知朝政阙失及民间疾苦者,并许进实封状,尽情极言”。

  而且要求必须全部受理,且归中央直管——“在京则于鼓院投下,委主判官画时进入;在外则于州军投下,委长吏即日附递奏闻。

  皆不得责取副本,强有抑退。”

  并且指出,谁要是阻挠这件事,那谁就是奸臣——“群臣若有沮难者,其人必有奸恶,畏人指陈,专欲壅蔽聪明,此不可不察。”

  梁惟简复命,吓坏了蔡确,这么搞的话,首先遭殃的就是他。

  因为蔡确是靠整人上的台,这么些年迭兴大狱,打击异己,仇家遍布。

  他在朝中民间的声名都快臭大街了。

  于是抢先创“六议”入奏,对司马光的上书提出了“改进意见”,指出一概受理是有问题的,比如“阴有所怀,犯非其分,扇摇重机,迎合旧令,侥幸希进,眩惑流俗”这六种谏议,有一相犯,应该立罚无赦。

  太皇太后又遣使将蔡确的奏表转给司马光,征求他的意见。

  由是“六议”之论,为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