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十章 支离破碎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军和刘喜奎告别后,返回家中时,程允和已经在大门口等候,随即一行四人将东西装车,往三水县城而去。

  王德孝搀扶着许氏站在大门口送别几个孩子,眼看着他们越走越远,最后变成一个黑点,最后消失……

  王德孝长叹了一声:“儿大不由娘啊!”

  春日的斜阳将远处的山峦染成淡红色,身后的村庄里升起袅袅的白烟,那是村人点炕的烟火气,官道上的行人也稀梳了起来。

  马车咯吱咯吱地响着,长军陷入了沉思,他一直反复在想刘喜奎刚才说的话。

  看着长军有点心事重重,坐在马车上一言不发,车夫程允和欲言又止的说道:“王掌柜的,我有件事想请您帮帮忙,也不知说出来合不合适?”

  长军回到:“咱都是乡亲,有事请讲,但说无妨!”

  程允和说道:“我家有两个儿子,长子程东茂今年已经十七岁了,在家无事,我刚才回家还问了他,孩子愿意去作工,也不知您的粮行还缺人手不?”

  长军明白了程允和的意思,便说道:“粮行现在人手确实不足,还缺两三个人,如果愿意来就让孩子来试试吧!”

  程允和听说连忙抱拳致谢。

  “那我随后就告知东茂,让他先到您店里从学徒做起。”

  长军心不在焉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的早上,长乐正式去三水中学上学了。

  长乐的代课老师是三水中学的名师田耕耘。田耕耘可是三水县的学界泰斗,可谓名师出高徒,桃李满天下。

  长军请县长方敬尧帮忙说话,才将长乐转入三水中学,进入田耕耘的班,既然学习,就要学好,长军费了这么大的周折,就是想让长乐能够学有所成。

  民国时期,学校老师的讲义可不仅仅是教案,特别像田耕耘这等老师,他们大多学贯中西,是站在绝大多数国人之前看世界的一群人。

  这些人,学术上颇有造诣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因此,课堂上的他们,十分清楚自己想要传播何种思想。

  他们的讲义,融合了中西方思想,关注着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可以流传于世的著作学说。

  田耕耘早年就积极投身教育,其教育观点“以直接感化青年为己任,意在多布种子,候其发生”。

  在这个思想的主导下,他除了引导学生研究哲学,树立向上的人生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改良社会、改良人心、改良风俗之外,还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使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等问题,并促使中国出名的团体新民学会的成立。

  田耕耘主要负责讲授两门必修学科,一门是“伦理学”,一门是“时政论”。这两门课程深深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人,对于年青一代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长乐进入教室后向田老师躬身施礼,然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