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众望所归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就不再推辞了。我既然当了会长,就要在其位谋其政,把大家的事情办好!我说三点:一,诚信经营,以诚为本;二,制定行规,依规办事;三,开拓市场,共同发财。”

  众人皆表示赞同,拍手叫好。

  其实长军心里一直在谋划一件大事。

  历朝历代的官府所需要的粮食,一向都是按田地征派,一般不直接到市场采购。但到了民国时期,因战争战乱、天灾人祸等各种因素,国民政府逐步采取征购、市场采购等方式加强对粮食的管控。从民国初期开始,政府对田赋的征收由征粮改为征收银元,政府所需用粮,由此逐渐转向市场采购。

  长军认识到了这一巨大商机。

  当时国民军二十一团驻地与永丰粮行仅一里之遥。由于长军为人处事老成活泛,颇懂人情世故,所以二十一团的军粮便一直在长丰粮行采购。

  长军与二十一团的采办杨国维长期打交道,感情渐深,终成莫逆之交。两人成为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铁杆兄弟。

  故尔军营里采购的军粮款项从不拖欠。长军知道这都是杨国维暗中相助,深感其恩。便时常亲自去往杨国维在开源县的老家,隔三差五给其老母兄长送些大洋补贴家用。但并未将此事告知杨国维,杨国维一直蒙在鼓里。

  一次,杨国维的兄长带了家乡特产来三水县探望兄弟,恰巧长军正和杨国维在军中喝茶闲聊。兄长见了二人竟先和长军聊的热火朝天,似久别重逢,直呼兄弟,将杨国维晾在一边。

  杨国维不知原因,所以莫名其妙。后经询问兄长才知长军人情深厚,自此与长军不分你我。

  杨国维给团长冯啸天讲述王长军的人品赞不绝口,并请冯啸天给方敬尧写信一封,让照顾长军的生意。

  由此经过杨国维的穿针引线,长军与三水县县长方敬尧顺利搭上话,并经常去县府给方敬尧送礼,方敬尧不敢得罪冯啸天,但长军送礼方敬尧皆来者不拒,照单全收。二人关系也越来越熟。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夏,陕西受旱灾影响粮食减产,关中部分县发生粮荒,小麦价格大涨,由之前的每石(四百斤)四个大洋暴涨到了每石六个大洋。省政府令财政厅筹款,从其他产粮区采购小麦二十二万余石、稻谷七千余石,运至灾区供应。采购的方法是:划定区域,规定价格,劝导粮商及农民踊跃出售。

  省政府划定三水县政府代为采购六万石小麦应急救灾,限定价格为每石五个大洋。但方敬尧以粮食紧缺难以采购为由,以每石五个半大洋的价格与三水县粮商公会签订合约,实际却以每石五个大洋予以兑付,除去省府拨付的款项外,方敬尧大笔一挥,缺口部分全部由县政府补贴。仅此一项,方敬尧便抽成三万大洋。

  由于三水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