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六章 暗流涌动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芸面前窜了过去,刘芸吓的跳起脚来,一下子紧紧的抱住了长军。

  “我最害怕老鼠了!”

  “长军用他宽厚的臂膀紧紧地将刘芸搂在怀里。

  他彼此能强烈感受到对方“咚咚”的心跳,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温馨……

  “谁在那里!”廊檐下的黑暗处,有人大喝了一声。

  刘芸听见是父亲刘喜奎的声音,顿时惊慌失措,把长军推向一边。

  原来刘喜奎烦闷不已,坐卧不宁,缓了一会儿,想出去透透气,在院子里随意走走却撞见了刘芸。

  刘喜奎铁青着脸,气冲冲的转身离开。

  民国二十一年,即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第二年二月,东北全境沦陷,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身处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军的残酷暴行和恶劣行径在全国广泛传开,妇孺皆知,民众痛心疾首。国难当头,南京国民政府不但坚持不抵抗的消极策略,还发布告全国同胞书,强调民众要沉着冷静、不要过于妄动。当时的爱国志士、主流媒体《申报》、《大公报》等等都呼吁民众爱国抗日,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官方冷漠,民众热烈的抗日大环境。

  在同一片天空下,雷响天下响!几千里之外的三水县城,游行示威活动也进行的轰轰烈烈。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场景。

  津口学堂、三水中学、女子学校等三水县著名学校的学生都自发组织了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领袖,其中以津口学堂的秋立、孙日恒,三水中学的赵彤国、林敬之,女子学校的胡叔同、刘芸几人名气最大。

  且说这秋立,不是别人,正是秋先生的长子。秋先生共生有两子,幼子小名豆子,刚满九岁。长子秋立,年方十八,正是三水县津口学堂的学生会长。秋立思想进步,文质彬彬,自幼聪颖好学,秋先生夲想让儿子继承自已的衣钵,专习医术,治病救人,他担心的是自已的医术不能传承下去,后继无人。可这秋立不喜医学,执意读书。秋先生自然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道理,强扭的瓜不甜,便不再勉强,送秋立去三水县首屈一指的名校津口学堂读书。

  津口学堂的校长伍泽元也是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名师出高徒,伍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