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七章 乱象丛生_荒村往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昌运出十石小米折抵壮丁。

  朱昌运虽然出不起这笔巨款,但他权衡一下,认为出钱才是保全家六口的唯一办法。

  于是,咬咬牙,卖掉两头架子猪、一头羊子、五斤麻线,当了一床被子,还凑不够半数,又东借西贷,求亲戚帮忙才凑齐八石小米钱。

  还差两石小米,无奈,还得给保长甲元磕头求情,承蒙保长开恩,准许朱昌运先交八石小米款,再打张两石小米的欠条,写明秋收后本利一并还清。

  朱昌运虽没去当兵,但这一家六口人的生活又怎么过呢

  此例一开,《征兵暂行条例》成了一张废纸,由“征兵”变成“抓兵”,因抓兵而派生出“买兵”、“卖兵”。

  国民党的兵役单位和乡保人员都看到壮丁是生财之道,于是上下勾结,狼狈为奸,实行明征暗抓,征抓结合,并公开宣传出钱免役,无钱当兵。乡保人员明分暗吃,明说帮忙请丁,暗里吞利肥己。

  师管区接兵处权势更是如日中天,贪污更凶,只要交十石小米钱,可抵交一名壮丁,也可释放一名壮丁。

  壮丁家属如买通接兵处有关人员,在接收壮丁时,可借口体检不合格,拒绝接收。

  当时流行的一句歌谣:“有势有钱,全家团圆;无钱无米,壮丁该你”,便是壮丁乱象的真实写照。

  “师管区”是国民党接收和训练壮丁的准军事机构,地方上抓的壮丁要先交师管区,经短期“训练”后,再交给国民党正规部队。

  师管区和国民党其它兵役单位一样,贪财舞弊、卖放壮丁,无足够的壮丁向正规部队输送,而正规部队的士兵又经常逃亡,更需补充,因而大量地向地方征丁。地方上加紧抓丁,派款买丁,如此恶性循环,苦害了百姓。

  因壮丁问题,清水乡农民破产、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后山村的农民张启云,为躲避壮丁东藏西躲,不敢在家种庄稼,肥沃的田地变成一片荒土,生活发生了严重困难,只好硬着头皮偷偷回家干点农活,结果被抓,送去当兵。他的妻子无依无靠,家贫如洗,生活无着,另嫁他人。

  张启云被抓后趁机逃跑,路途中却染了病,到家时已奄奄一息,看到妻去家空,连病带气,气绝而亡,这一家成了绝户。

  乡、保对送走当兵的壮丁,最开始还以礼相待,将壮丁客客气气地送交师管区。

  从抓壮丁开始,对待壮丁就象对付江洋大盗一样,因担心逃跑,抓住后就五花大绑,捆得扎扎实实,由保送乡,即被关在乡公所私设的监狱里。

  在乡关押期间,还需家中送饭,送饭时,又必须给看守人员一点好处,否则,将会遇到种种刁难。

  在乡公所关押的时间有长有短,短则一天两天,长则十天半月,待乡公所集齐一批壮丁后オ往师管区送交。

  壮丁进了师管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