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七十七章 踩岁长青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借口,还是以文化起源,价值观念为借口。

  好像都不能妨碍和改变,人类的基本审美和对幸福美好的向往。

  节日礼俗就能充分反应出这一点。

  表面上看,春节和圣诞节八竿子也打不着。

  时间不同,性质不同,意义不同,起源也不同。

  但偏偏在许多方面却又不谋而合。

  比方说在家人团聚、灯火通明,以及食物丰盛的必要性上,两个节日就惊人的一致。

  再比方说,咱们弄来芝麻秸儿踩着讨吉利,西方人也会靠槲寄生来祈求幸运。

  而无论哪儿的人,都会因冬日的严寒枯燥,被常青植物的生命力所吸引,以此作为节日的最佳装饰物。

  这就是基于人性的共通之处。

  通过老爷子的讲述,宁卫民也发现,其实咱们传统习俗有意思的很,也丰富得很。

  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远不如西方节日那么有趣,那么光彩多目,那么浪漫。

  现在他忽然明白过来了,这些有意思的传统,只不过都被时间遗忘罢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决定的,因为过节是要花钱的呀。

  试想一下,国弱民穷,物资匮乏,怎么可能保持住这些传统习俗呢?

  能留下的,恐怕只是基本生存的需要罢了。

  他内心为此也不免遗憾,因为有关芝麻秸儿这事儿,师父告诉他确实有点晚了。

  否则要是早知道的话,今年他就能在天坛公园划块儿地,弄来一些芝麻秸儿铺上,让逛新春游园会的游客们都来踩一踩。

  这也是恢复传统啊,对大家肯定很有吸引力,而且也有意义。

  他真的不愿意等到日后国家富了,人们反而不懂得该怎么去享受生活了。

  “……这些铺在地上的东西,‘破五’前都不许扫出去,美其名曰是怕把‘财’扫走。其实本质上还是为了犯犯懒骨头。过年嘛,除了吃喝拉撒玩乐睡觉,什么也不干。怨不得谁都想过年嗯?”

  “只是大多数人家都有账逼着,人荒马乱的年代,真有条件,能安心享受的人,终究还是少数。所以这也就怨不得,旧时的人好像财迷大爷一样了。一到年关,永远盼着发财。在过去的年下,人们一见面,劈头第一句,那就是‘见面发财’。要不就是‘恭喜发财’。过年吃饺子,也非得说这饺子叫‘元宝’。”

  “就连除夕夜的五更饺子里,也必须得包个小钱儿才讨喜。多是光绪通宝或是半拉子儿。弄得连孩子吃饺子都争着抢着,谁都想吃那个小钱儿,图个来年吉星高照,财运当头。可结果却是,越想吃的人就越吃不着。别处不说,咱就说说宋先生家,每年除夕饺子包的小钱儿,最后吃过饺子,都是被我发现,落我手里了。知道为什么吗?”

  或许师徒俩真的再某种程度上心意相通。

  听着老爷子的讲述,宁卫民才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