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千零七章 买卖兴隆_国潮198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资方牵着鼻子走的份儿。

  实际上绝没有可能发展到工人进行罢工的地步,哪怕企业不涨工资。

  否则安倍上台后也就不会被铁板一块的商界死不加薪的执着搞得焦头烂额了。

  但话说回来了,1986年可不是日本经济下行的低欲望社会,反倒是日本社会就业率最高,金钱最富裕的年代。

  就业率高就意味着人才变得稀缺,企业需要面对争抢人才的局面。

  那么如果不涨工资,就意味着会丧失人心,甚至因此丢失人才。

  所以2008年金融危机后,上台的安倍耗尽了心思,恨不得给日本企业下跪也没能做到的事儿,在这个年代一点都不费力。

  1986年的春斗,许多日本企业都特别自觉,老板不但同意涨薪,而且还涨得不老少。

  连中小企业都是一万円到两万円,大企业都是两万円以上到五万円的。

  所以这一年的春斗不但格外的和谐,而且还以平均涨薪百分之十的数字,造就了日本经济史上的高光时刻。

  日本的企业家们好像成了世界上最心善的菩萨,双手捧着花花绿绿的钞票送给了自己的职员们花。

  日本公司的职员们也不再是什么社畜的形象,个个都是挺胸抬头的社牛。

  宁卫民要不是知道日本在透支未来,简直能被新闻节目上的这一幕羡慕死。

  当然了,这也就意味着日本的普通家庭,每个月手里可供支配的金钱又多出了好几万円。

  而生活成本下降,收入却在相应增高,那必定会促进人们的消费欲望。

  这对于宁卫民这样的商家而言,当然是莫大的好事。

  虽然他也需要雇请员工,同样要面对人力成本的增长。

  但因为他在日本聘请的都是特殊人群构成的临时工,又不要求学历。

  被动提高的用人成本其实没那么夸张。

  和日本市场消费力增加的莫大的好处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总之,当代的日本在宁卫民眼里就像是一个天堂里的国度。

  完全是由金子和宝石打造而成的,大马路上到处是钱,就等着他拿搂钱的耙子往自己的怀里搂呢。

  事实上也确乎如此,4月中旬,在春斗结束之后,大刀商社最新的财务数据出台,显示出拉杆旅行箱的出货依旧旺盛。

  每个月五千个拉杆箱的销量不在话下,已经基本和京城代工工厂的月产量持平。

  所以说,大刀商社目前五六亿円的现金收入基本上已经触碰到了收入天花板了。

  要想进一步实现利润的增长。

  短期看,恐怕只能指望曾宪梓从港城发过来的港产金利来拉杆箱能够到货。

  而长期看,宁卫民也就只能指望接待好飞机上遇到的那位轻工局李处长。

  然后等到这位处长回去与邹国栋联系合作的细节,再为易拉得寻找合适的代工工厂实现增产增量了。

  所以鉴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