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35章 地铁、方寸山、报纸_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彩纷呈的故事俘虏了无数年轻人的心,在这个文化贫瘠的年代中犹如一缕清新的风。

  邦德摇摇头,故事里明明说,只有最纯洁的孩子才能通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的墙壁。

  就你们这种妖魔鬼怪也能去方寸山问道吗?

  邦德是看过《哈利波大》的中文版的,自然知道为了适应文化水平低下的西方人所用“魔法师”这个名字有多么低级。

  不过无所谓了,反正自己是肯定穿不过去的。

  毕竟五年前神父刺入他身体的那一刻,邦德知道自己就已经不再干净,与纯洁这个词无缘了。

  就在邦德想得出神的时候,隆隆的巨响从隧道尽头传来。

  地铁终于来了。

  轻易地挤开一个白人壮汉,邦德安稳地坐在了椅子上。

  清晨的伦敦地铁可没有老人票,自然也不会有晨练和买菜的老人。

  大家都是绅士,抢座一切凭实力说话。

  车厢晃动地厉害,不过邦德还是和其他人一样,打开了手中的报纸。

  他前往的目的地只有不到7公里远,但这种蒸汽机车拖动的地铁时速也只有12公里每小时而已。

  加上中途的停靠,这将会是一场漫长的旅途。

  阅读报纸是最佳的,打发时间的方式。

  邦德手中的报纸是他之前在月台上,从报童手里购买的一份《泰晤士报》。

  《泰晤士报》从创刊到现在已经有80多年时间了。

  他的创始人约翰·沃尔特曾经因为诽谤罪锒铛入狱一年半时间。

  《泰晤士报》很显然继承了创始人的意志,一直致力于对全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区的诽谤。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它深受伦敦人的喜爱,影响力越来越大。

  目前,《泰晤士报》的发行量已经超过20万份,与伦敦其他各大报的发型总量相当。

  林肯总统在脑残之前,曾经说过:“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

  凭借着如此巨大的影响力,《泰晤士报》驻外记者甚至常常被认为是英国第二大使。

  总之,这是一份伦敦的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必须阅读的报纸。

  不夸张的说,不知道《泰晤士报》上今天的新闻,你就有可能在同事之间被孤立。

  作为花钱走后门进去的邦德,自然也需要看《泰晤士报》,以进一步融入英伦生活,寻求谍报工作的便利。

  《泰晤士报》的售价高达一先令,远不是《每日电讯报》、《每日邮报》这样的廉价的“便士报”可比,版页和内容自然也更加丰富。

  今天的《泰晤士报》除了关于老首相的夜会三女的桃色新闻外,依然将大量的篇幅用在全球指点江山上面。

  首先依然是英国人最喜闻乐见的乳法时刻。

  【法兰西的内乱依然继续。欧仁妮皇后及欧仁皇太子失踪,巴黎保守党政府指责该起事件是由境外势力策划的绑架行动。但巴黎市民依然高喊打到暴政的口号,焚烧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旗帜,并且冲击政府大楼。】

  法国毕竟是欧洲真正的中心,而且面对法国人,英国人总是在自信中透露着那么一丢丢不自信,故而法国的版面特别多,足足有三页。

  紧接着法兰西版面的,便是【第二届里士满时装周】的消息。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