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八章 耍流氓谁不会?!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封下来,那些最没尿性的主儿只能在军户制体系的最底层,如同农奴一般种粮食上供给那些能打的。

  这套制度不但选出了能征惯战的勇士,更自给自足,不用朝廷贴钱管饭。各级家丁义子们再依托朝鲜山东作点小买卖,日子过的滋润无比。据弹劾的文官奏章上的说法,李成梁府上奢华的堪比皇族。

  而募兵制,则是把军田一律改为民田,不但文官可以抽税,把田分给谁来耕种,也全是文官说了算。原来耕种军田的军户一律改为民户,免除从军的义务。然后文官再依靠收上来的税负从中募兵,参军就不用种地了,文官管饭。这样原来军户制下军政一把抓的武官就成了文官的小跟班了,不但不能参与政务。连自己能否吃上饭,都要看文官的脸色。这就彻底的消除了朝廷藩镇尾大不掉的风险。

  而且按照文官们的算法,辽东还是原来那片土地,还是原来那批人。既然原来在那些土鳖武官的管理下就可以让这批人耕种这片土地可以管饱,还能供养出一支能打的强军,如今换成熟读圣贤书英明神武霸气侧漏的文官来管理,结果只会更辉煌灿烂。万历、天启、崇祯三代帝王也都相信了文官们的这个判断,这才开始了前后长达几十年的作死改制之旅。遗憾的是,历史证明他们算错了账了......

  到了关宁军时代呢?每年光是给这些大兵吃喝拉撒。什么都不干,一年就六百万两。袁崇焕任上用各种手段减免,计划减到每年四百八十万两,但一直到丫托付不效死翘翘,这个目标也没有完成。那这计划中的四百八十万两就是崇祯年间关宁军的所有支出了吗?显然不是,这只是把关宁军当猪养的吃饭费用而已。让他们学会怎么打仗,需要另外的费用,这即后来的"练饷"。然后更新武备需要朝廷另外花钱,修筑堡垒需要朝廷另外花钱,打起仗来像万历年间的战功赏赐和伤亡抚恤需要朝廷另外花钱.....到了后来,甚至部队行军,都要给所谓的"开拔费",不然大兵走不动路。这开拔费细说起来,倒也不是关宁军们矫情,是袁崇焕们减免他们的饭钱,再加上各种欠饷,平时饭都吃不饱,一个个都营养不良,如果部队行军前不发笔钱让他们吃点好的,确实是走不动路。

  而对付另外一个姓李的肃毅伯,父子两代人都是朝中清流领袖的常熟相国,同样要在肃毅伯的命根上动刀子!一来为国锄奸,拔掉这个在皇帝学生眼中跟着太后跑的钉子,拔掉在满蒙亲贵眼中属于汉人带兵将领的钉子,拔掉在清流士人眼中不守祖制不按照圣人之道办事玩什么洋务的钉子。二来,也可以振肃朝纲以正人心士气。三来嘛,也顺便报一下这个李二狗子当初弹劾他哥哥的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