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三十六章 守汉重兴佛山镇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少钱?”

  依靠着良好严密的财政税收制度,在别人眼中的穷兵黩武行为,在南粤军辖区内却是一桩能够让经济繁荣,百业兴旺的事情。类似的事情和举动还有许多,比如说兴修水利,修建贯穿各处州府县城的道路桥梁,哪一件不是海量的银钱粮米投入进去?可是,通过税收,这些钱粮又悄悄的回到了府库之中,至于说在流通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能够概括的了。

  李沛霆虽然眼下担任着为李守汉的战略决策提供论据的一个看似清闲的差事,但是脑子里还是飞快的运转着,细细的盘算着这样的一个举动,能够给隆盛行带了多少利益来。为佛山、为整个珠三角带来什么变化。

  别的不说,单单的一个冶铁行业,按照历史记载,在乾隆时,整个佛山冶铁工匠不下二、三万人。从以上的统计数字看来,当时佛山的冶铁业十分繁盛。更是当时佛山的主要经济支柱。

  佛山也成为了广东最主要的冶铁基地,年产量达四千五百九十多万斤。当时经营冶铁的家庭被称为“炉户”。炉户既是一个基本生产单位,也是一个基本赋役单位,同时也可以指炉主。一个炉户可以拥有若干个化铁炉。化铁炉是生产工具,现存于佛山博物馆内的清代化铁炉,高80余厘米,直径70厘米,内径40—60厘米。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当时佛山的炉座都很小,“炉之状如瓶,其口上出,口广丈许,底厚三丈五尺,崇半之,身厚二尺有奇”

  从体型上看,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土高炉了。

  除了本地的冶炼行业之外,更是有大批的洋铁进口,仅仅佛山一地,每年进口的洋铁就高达千万斤。由此可见,在这一地区除了发达的冶炼行业,更有强大的制造业存在。

  “主公!”三水知县叶其昌却是面色苍白,额头上汗水涔涔而下,出列跪倒在地。“主公心怀天下,意图造福粤东。属下忝为三水一方司牧也是感同身受莫名涕零。可是,若是大兴炉业,开设工场,势必是流民云集,此间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且农夫不思耕种,只管一心图利。这里云集了数万乃至数十万的青壮年汉子,势必会造成物价腾贵,治安混乱。为地方安宁计,还请主公收回成命!”

  所谓事务都有两面性,知县大人看到的只是因为大批的劳动力集中到了冶炼场和各个工场之中从事工业生产而可能导致的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进而因大量劳动力的日常生活需求导致物价飞涨,造成社会动荡。

  若是换了别人,只怕早就将这个胆敢忤逆自己意思的官员拉出去,轻则叱骂,鞭打,重则当场杀了都是可能的。可是李守汉却是一阵微笑,对于这个能够思索,能够发现可能会发生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