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四章 黄雀之后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马士英这坨东林党口中的狗屎,却是勋贵太监们眼中的宝贝疙瘩儿。便是远在济南督师剿贼的宁远伯李守汉,也行文给内阁,大力举荐马士英出任凤阳总督一职。

  而且,宁远伯在奏疏中还很大方的表示,为了拱卫中都凤阳,护卫留都南京,南粤军愿意拨一旅兵马自备粮饷军器供马士英指挥。若是马士英就任总督后有任何需要,出钱出力出兵,南粤军都是义不容辞。

  但是,如果朝廷不能任命如此大才贤者出任要职,那,南粤军有意请朝廷任命马士英做两广总督或者两广总督兼福建巡抚一职。

  守汉这道奏疏里,就差说出勿谓言之不预也了。

  宁远伯这样的态度,让京城之中的勋贵和太监们也是遥相呼应。眼下的京城勋贵们,按照东林君子的话讲,基本上就是宁远伯门下的一群走狗而已。

  不过,此时节在京城各个勋贵府邸之中,也有一个没头帖子或者是非法出版物在各位侯爷伯爷国公的书房之中悄悄流传着。

  这份名为从土木到夺门的没头帖子,用极为冷静的笔触,对那场几乎令大明朝亡国的惊涛骇浪进行了一番条分缕析的分析。

  一时之英雄,万世之罪魁。

  文章给在这场风云之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于谦先下了这样的定义。

  原本历史书上的记载是这样的:大太监王振不让也先利用朝贡体系的漏洞来骗朱祁镇的赏赐,于是也先大怒,然后发兵攻打。朱祁镇被王振忽悠亲征,最后被也先生擒,朝廷大军全军覆没,幸亏于少保力挽狂澜,最后保住了大明江山。

  万岁万岁万万岁!

  但是,在这篇文章的分析之中,历史却呈现出来了另外一个样子。

  也先发兵攻打大同,朱祁镇御驾亲征。

  结果出师不利,大军断粮了!

  读到这里,难道大家不感到奇怪吗?

  皇帝御驾亲征,居然能断粮?可能性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仁宣之治纯粹是个谎言,朝廷压根没有粮食。这不可能,皇帝御驾亲征,不可能国库没粮食他都不知道。

  第二,仁宣之治的粮食早就被大臣卖光了。这倒是有可能,这样也能解释的通,毕竟大臣可不敢和皇帝说国库的粮食全部被倒卖了,只好断了皇帝的军粮。

  第三,大臣故意不发粮草!

  总之结果就是,朝廷的二十万大军彻底断了粮食,没粮食,那就没法打仗,这个浅显易懂的道理谁都知道,朱祁镇也知道,朱祁镇决定班师。

  但是,撤退路线更是令人诟病。原本是要经过蔚县撤退回京城。结果中途往返耽搁,被也先的骑兵追杀。于是大军全军覆没,皇帝被俘。耽搁的原因就是王振的老家是蔚县,他担心大队人马路过他老家会践踏他地里的禾苗庄稼。

  但是且慢!蔚县是九边所在,也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地区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