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章 北方!北方!(三)_夺鼎16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锦州等处的明军便不再是我大清兵的对手了!只管用大炮轰开他们的队形,然后便是数千火铳兵连环轰击,之后趁其溃散之际,大队骑兵冲上去便是!”

  “幸好那日本王先行押运缴获回了盛京,若是随同他们兄弟二人一起南下,只怕我镶蓝旗也是和镶红旗一样的下场!”

  大炮轰,火枪打,然后骑兵冲,豪格的战术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因为也有一个家伙用了这样的战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

  火器的使用在清军并不稀罕,甚至火炮使用普遍,从著名的浑河血战开始,清军便注意到了火炮在攻打明军阵地时的作用。历史上到了松锦大战时,明清双方均使用大量红夷大炮。仅松山一役,清军就调运炮弹万颗,红夷炮四十门,火药万斤。而此次战役后,更是缴获松锦大战后,屯兵锦州的清军已经拥有红夷大炮百门,而关外明军火炮大多落人清人之手,只有驻守宁远的吴三桂部,尚存十多门红夷大炮。

  明清火器形势逆转,时西洋传教士汤若望惊呼:“彼之人壮马泼,箭利弓强,既已胜我多矣,且近来火器又足与我相当,孰意我之奇技,悉为彼有。目前火器所贵西洋大铣,则敌不但有,而今且广有之矣……”

  在松山守将樊成功所发的塘报有着这样的记载:“达贼多载炮火,将松山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两日狠攻,势甚危急,城中拾得打进炮子六百零一个,俱重十余斤,目下南墙所装红夷炮四十位,以牛十二只拉炮一位。”

  此战之后,清人更曾得意扬言:“将炮一百位摆作一派,凭它哪个城池,怎么当得起三四日狠攻?”事实上,在清军入关之后,著名的几次战役,扬州、潼关、江阴,获胜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炮的作用。

  面对着自己技术优势的丧失,明朝上下都是一副看家法宝反倒成了别人手中利器的如丧考妣,这个时候,北京城中那些传教士趁机大造舆论道:“野蛮的鞑靼人己经有了犀利的火器,我中国之师反且不如,当速速铸造重炮,或向卜加劳炮厂购买。”

  不要说传教士们如此兴奋,火器,还有各种技术产品,一向是红夷敲开中国大门的优势所在。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来华后,在崇祯七年,与罗雅谷一起,向大明皇帝献贡欧洲带来的望远镜一架,以黄绸封裹,并连带镀金镜架与铜制的附件。此事受到崇祯帝及朝野各界重视,不但汤若望受到接见嘉奖,中国政府还组织力量进行仿制,当年中国自制第一架望远镜完成,名曰窥筒。

  而在此前,那位教名“保禄”。已经进入了天主教封圣程序的上海相国徐光启等亲西方人士,就多次向澳门的葡人购买红夷大炮,仅仅在天启年间,就买了红夷大炮二十六位,十九门留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