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八章 军事发烧友(上)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始的时候,黄哲还有些紧张,声音还有点发颤,不过讲着讲着,他到是逐渐进入了状态,越说越流畅。一边说着,一边又打开了另一张军舰的图片,道:“这就是凯撒•腓特烈三世级战列舰,是德国建造的一型前无畏舰。”

  众人仔细看着两张军舰的图片对比,果然十分相似。

  黄哲接着又道:“在防护方面,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釆用的是铁甲堡穹甲的防御结构,水线装甲带是用克努伯公司最新生产的表面硬化处理的渗碳装甲,厚200毫米,同时在水线附近的位置,还敷设了通常用在防护巡洋舰上的穹甲,厚50毫米,穹甲底端伸入水线以下,而顶部高出水面数英尺,实际是将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防御体系设计成了装甲巡洋舰和防护巡洋舰的综合体,可以将该舰看作一艘拥有水线装甲带的防护巡洋舰,或者说去掉水线装甲就是一艘防护巡洋舰,也体现了德国的军舰设计特点,首先是将生存力放在第一位。因为徳国的海军思想是,确保军舰不被击沉,修复一艘军舰的时间、资金要远比重建一艘低得多。”

  “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尺度大大超过了以往德国建造的巡洋舰,在武备和防护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飞跃,自然不可避免遭遇技术瓶颈,因此该舰工期长达整整4年,由于建造的周期太长,而这个时代军舰技术发展很快,再加上这个时候徳国才开始发展海军,造舰的经验和理念都不足,因此该舰服役的时候就己经落伍了。”

  “在同时期,日本在英国订购的9700吨的浅间级装甲巡洋舰,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装甲巡洋舰,装备4门203毫米主炮和14门152毫米副炮,航速21.5节。这两型军舰相比,俾斯麦伯爵号在主炮、主装甲带都要强过浅间级,但和这个时代的战列舰主炮一般为305毫米,主装甲带最低限巴在230亳米以上,仍然显得不足,而迅速又比浅间级慢近了三节多,比战列舰又快不了多少,这个时代的战列舰航速通常是17-18节。也就是说,如果俾斯麦伯爵号作为巡洋舰,去执行破袭和侦察任务,它的速度显得太慢;如果作为战列舰进行主力舰队作战,它的火力、装甲又略显单薄,结果陷入了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造成这样的原因还是由于德国设计军舰的经验不足,在建造俾斯麦伯爵号之前,并没有搞明白装甲巡洋舰的核心概念,对俾斯麦伯爵号的定位也比较模糊。因此这一型舰只建造了一艘,但为后来的装甲巡洋舰积累了经验。”

  听黄哲说完之后,其他人也不禁对他有些刮目相看了,看来这小子确实有不少料,作为一名军事爱好者,不仅知道俾斯麦伯爵号装甲巡洋舰的详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