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七二章 北洋议事(二)_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壬午军乱,袁世凯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平乱,在这一战中,当年23岁的袁世凯表现十分出色,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称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因此朝鲜的军乱平息之后,袁世凯更以帮办朝鲜军务身份驻留朝鲜。1884年朝鲜开化党人士利用中法战争期间淸廷无暇东顾之际,发动甲申政变,试图借驻朝日军之力,夺取朝鲜的大权,从而摆脱清廷藩属国的地位,又是袁世凯果然下令,指挥驻朝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也因此役之功,晋升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位同三品道员,左右朝鲜政局,俨然就是朝鲜的太上皇一样。

  袁世凯在朝鲜这两次变乱中的表现也引起了李鸿章的注意,有意栽培袁世凯。尽管后来朝鲜,清廷内部都多次有人攻击袁世凯,要求将袁世凯撤离朝鲜,但李鸿章都力排众议,让袁世凯能移继续留朝任职。

  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中日两国同时出兵朝鲜平乱,袁世凯曾经反复提醒李鸿章,留意日本行动,结果日本果然利用这次机会,发动了甲午战争。而在甲午战争期间,袁世凯的主要职责是在辽东前线协助周馥,协筹淸军的转运粮食饷械工作。而在淸军战败之后,大批脱离了部队建制的溃勇,为害甚巨,滋扰百姓,甚至抢掠官军军需运输队。袁世凯运到前方准备用于武装朝鲜义勇的二千杆枪,亦遭哄抢。因此袁世凯自募勇武,严密缉查,截查收容溃勇,恩威并用,择其尤甚者杀数人,以儆效尤,其余大多数,则酌给川资或押返回部队。在整个甲午战争其间,李鸿章对袁世凯收集溃勇的工作甚为满意。

  这些事情也让李鸿章对袁世凯的印像颇好,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有能力、有胆识、可做为、敢担当的干材,日后也必然可成为朝廷的可用之材。甲午战争结束后,李鸿章、联同刘坤一、王文韶联名上奏折保荐袁世凯可堪大用,因此袁世凯才得以正式入主天津小站,开始用西法编练中国首支新式陆军。可以说没有李鸿章的扶植,也没有袁世凯的今天。

  对于袁世凯的举动,李鸿章到也能够理解,他久历官场,当然知道掌握地方大权的重要,而眼看着海外华人要来抢夺自己的地盘,任谁也咽不下这一口气,只是现在的大势如此,袁世凯对海外华人没有任何胜算,而且如果袁世凯因为和海外华人发生冲突,而导至从此失势,李鸿章也认为未免可惜了这个人材。

  李鸿章心里清禁,庚子国变基本结束了,等朝廷回归北京之后,自己肯定会入主军机,执掌朝政,而现在自己还挂着的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等虚职也肯定要另换人选,因此李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