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设定:大渝王朝世界观(欢迎大家一起参与这个架空的世界)_异时空巨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乱”的爆发埋下伏笔。

  大渝皇家军陆军布防:中央军系:近卫军,七镇,十万人,驻防长江中下游至沪宁杭地区。江湖军,六镇,八万人,驻防鄂、湘、赣地区。陇西军,五镇,七万人,驻防河西走廊至黄河河套地区。地方军系:岭南军,三镇,五万人,驻防两广、海南地区。武夷军,三镇,四万人,驻防闽台地区。镇关军,九镇,十万人,驻防华北、东北至朝鲜北部地区。镇南军,十镇,十五万人,驻防云贵至越南北部地区。川渝军,五镇,六万人,驻防四川、重庆、鄂西地区。以上共计四十八镇,六十五万人。其中,大渝皇帝直接控制的军队为:近卫军、江湖军。左北王、西王直接控制的军队:陇西军。北王、右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为:镇关军。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镇南军。左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川渝军。东王、右南王直接控制的军队:武夷军。

  南王之乱(无本剧扰乱时空版):1667年秋,大渝皇帝驾崩,无子嗣继位。除右北王外,其余各藩王率军逼宫,爆发激烈冲突,死伤数千,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史称“八王夺嫡”。1668年初,中王张秀发动政变夺得帝位,年号“中兴”。南王张玉山称帝,与左南王以越南和云贵川为根据地,起兵反叛,右南王斩杀东王控制武夷军,割据福建,威胁江浙,牵制江东大量兵力。1668年春,南王叛军攻入湖南,歼灭中兴帝嫡系江湖军两镇,江湖军余部退守汉口,中兴帝匆忙调派监视右南王的近卫军增援。1668年春夏,两军于湘鄂展开三次大战,死伤惨重。因后援不继,近卫军与江湖军退守赣北一线,与南王叛军形成对峙。1668年秋,南王叛军进攻广西,欲分散中兴帝兵力。岭南军以一镇坚守关隘,遣两镇渡海偷袭南王粮草基地南都府,但因后援不力,被迫背靠大海与南王叛军形成对峙。1668年冬,南王叛军与准噶尔汗国突袭陇西军,西王猝不及防,力战而死,余部败退黄河。中兴帝欲消除腋下之患,抽调军队进攻福建,被右南王击败。至此,南王叛军与大渝皇家军队形成僵持拉锯的局面。1669年春,中兴帝调集兵力增援左北王,意图利用南王叛军疫病流行的机会,首先击破南王与准噶尔的联军,但是遭到准噶尔军队偷袭,战役失利。1669年夏,南王南都府军队猛攻岭南偏师,由于山洪爆发,加之大渝皇家海军有力支援,南都偏师击退南王叛军,但损失惨重。1669年秋,南王叛军主力与大渝近卫军、江湖军大战于鄱阳湖,血战三月,血染江水。由于大量兵力被牵制于福建,大渝皇家军队未能击破南王叛军。1670年初,南王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签订割让台湾条约,荷兰舰队击破大渝皇家海军封锁后,协助南王叛军偷袭海南义伦(儋州),一举摧毁南都偏师后勤基地,驻防琼州的岭南军第三镇第五协协统胡尊义起兵反渝,被南王封为翼南王。南都偏师后路丧失、粮草断绝,在海陆夹击下全军覆没。1670年春,中兴帝彻底废除协议制,“总理军政”,欲与南王决战,遂加大了征兵、征粮、征税力度,引爆农民起义。南王叛军由雷州攻入两广,武夷军大举南下攻入粤东,岭南军临阵倒戈。1670年夏,左南王与准噶尔再次对陇西军发起进攻,同时南王、右南王、翼南王与大渝皇家近卫军、江湖军决战于九江,武夷军击破封锁沿赣江北上。江湖军将领被收买,临阵倒戈,右南王和翼南王得以出奇兵包抄近卫军侧后,大渝皇家军全线崩溃。1670年冬,南王叛军兵临南京城下,中兴帝投江自尽。1671年,右北王东方拓驱逐北王,放弃关内退守关外,自立称帝,国号大清。1671年春,左北王率陇西军残部投降,为准噶尔大汗所杀。1671年夏,北王病死于大疫之中。1671年秋,南王在南京改年号“新日”,国号仍为大渝,随即出兵关外进攻右北王。右北王的清军于山海关一役击败新日帝,双方停战议和,持续四年的“南王之乱”结束。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