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国无储君_扶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低到几乎无法实现。

  “殿下,如今局势,合则生,分则亡!就算万难,也要一试,除此以别无它法,遏制清军。”赵铭见朱以海心里其实认可他的想法,继续说道:“殿下与唐藩都是太祖后裔,又有什么不能谈呢?”

  眼下赵铭与朱以海其实达成了一个共识,便是只有唐鲁联合,才能对抗清兵,不过分歧也大,而其中关键,便是鲁王将何去何从的问题。

  唐王做了皇帝,且他有郑芝龙支持,福建、两广、湖南、赣南、贵州的明军,都拥其为主,势力要强于浙东。

  因此唐王不可能退位,那要实现大明内部的统一,便只有鲁王退位归藩。

  现在朱以海把隆武的使者已经杀了,还打出先复金陵者为帝的旗号,摆明了不认可隆武这个皇帝,要与隆武争夺皇位,双方已经撕破脸皮。

  这个时候朱以海怎么可能退位,那不是找死么,有哪个与皇帝争过皇位的人,最后有好下场的。

  再者,朱以海内心也有抱负,也想建立一翻功业,光复祖宗社稷的雄心,岂能放下眼前一切去做个被监视,随时可能被弄死的藩王,跟随他的臣子,也不会乐意。

  赵铭见朱以海又沉默了,于是行礼道:“殿下心中担心,臣知一二,臣有一策,或可使浙东保持现状,又能使得大明名义上一统,使得两家联合!”

  赵铭称臣,尽量使得朱以海认为赵铭是站在浙东立场,在为他考虑。

  朱以海好奇道:“卿家有什么策略?”

  赵铭沉吟片刻,正色道:“国无储君!”

  朱以海微微一愣,眼中精光一闪,“卿家何意?”

  赵铭沉声道:“唐王为君,殿下为储!唐王如今未有子嗣,殿下可以承认其天子地位,换取储君之位。如此大明内部暂时统一,殿下能继续一展抱负,浙东诸位大臣,也不用担心今后不受重用。”

  这其实只是权宜之计,因为隆武皇帝的皇子,将于明年降生,届时隆武岂能儿子不传,传给鲁王?

  到时候,大明内部肯定还会纷争不断,不过纷争不断,总比现在就完蛋要好。

  眼下唐鲁联合,先把清军挡住,挫了清军的锐气,解除亡国之危,后面再由他们争去。

  朱以海听了赵铭的话,只觉得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建设性。

  现在鲁王政权,也就控制绍兴、金华、宁波、温州、台州等地,朱以海和他手下的大臣们一致认为,长期憋在浙东这江南一隅也不是个事儿,迟早为人所灭,或者被隆武比下去。

  因此浙东君臣,才发起了复杭之役,可战役的结果,却也让他们明白,靠浙东的力量,可能永远也无法击败清军。

  而不能击败清军,就不能先复南京,朱以海也就成不了天子。

  可以说复杭失败,已经断送了朱以海称帝的可能。

  赵铭所说之言,却为朱以海提供了另一条,合法上位的路线。

  算辈分,朱以海是隆武的侄子,隆武年纪比他大,做隆武朝的太子,朱以海并不吃亏,而且以年纪来看,隆武肯定先驾崩,如此一来,朱以海就会自动成为大明天子,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朱以海来回走了几步,忽然停下脚步,注视赵铭,拉住了赵铭的手,动情道:“孤王误会卿家了。卿家是真心为孤王考虑啊!”

  朱以海虽然也很优秀,但赵铭这么做,其实还是在维护隆武朝廷的正统地位,确保天下一个中心。

  见朱以海这么信任他,赵铭心里有些过意不去,但脸上却很真诚,“这都是臣该做的!”

  朱以海道:“孤怕唐藩不会同意啊!”

  赵铭握紧朱以海的手:“交给臣来做!”

  (求书单推广,求月票,推荐,订阅,感谢大家的支持)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