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 农村问题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苑,外面的动荡被护卫队和春丫、梅氏这些人消之与无形之中,对张春和丽质的干扰很小。

  张春才得以专心和丽质修改《农村问题》,文章介绍农村土地分配,农村环境与卫生,农业产业结构与环境关系,农民收入构成,农民生产资料的现状,农村可以实行的经济结构分析,村民自治与政府统筹之间的关系,集体经济的可行性,如何防止官员**,行政、财政与审计,民主监督机制,农村文化发展与保护,农村医疗的群防群治等。

  张春这几年实行的其实就是一种集体经济模式。只不过用了张春个人的名义。农村要发展,要教育,要扩军,没有钱肯定不行,张春要做的是把这种模式理论化,合法化。这在后世也许会引起争议。但是现在,农民能够有口饭吃就非常不错了,何况张春给了一个他们与官员之间的平衡机制。

  丽质主要写了前面几部分,她提出了一些问题,张春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进行解答,最后成书。

  书稿送到徐振鹏手里让人校核,学校新购买的印刷机也到了。排版印刷出来。

  张春讲的第一课却不是《农村问题》,而是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他认为每个地方的农村问题都不一样,南街村和百民巷、雁门口都有很明显的区别。所以讨论问题必须要经过认真的社会学调查,经过统计分析,找到其中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才能准确地找到解决的办法。社会是发展的。目前农民的问题主要是土地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土地兼并问题,剥削问题。但是在雁门口这样的一片空白上,形成怎样的经济模式,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即便是《农村问题》这本书也会随着社会的演变而变得不再正确。干部速成班的任务就是调查研究。

  书籍放在图书室里很快就借空了。

  张春和丽质在讲课时,不仅有速成班的人听,其他专业的也慢慢吸引过来。

  张春和丽质都鼓励学生将书中的问题进行细化研究。

  因为小学堂的教研组还在,这本书也给了教研组一本,让教研组在编制小学课本时适当选用。

  没想到第一篇跟在《农村问题》的专业论文居然是泼辣女生郭华写出来的《历史上的土地分配》,她居然把历史上各朝代的土地问题捋了个遍,指出土地问题是中国之本,是繁荣和消亡的根源。孙中山先生虽然提出了平均地权思想,但是显然过于简单化。《农村问题》提出的集体所有的论述很可能是解决土地问题最有效的办法。

  张春见了文稿连忙那这个女生找过来,说文章写得很好,但是任何一种想法都要经过实践才能证明是正确的,所以文章不要传到外面,在小学堂和农学堂内部刊发就好。因为这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