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乡村的希望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护林人是一对兄弟,赵元和郭斌。

  郭斌年纪小得多,只有二十多岁,赵元却有四十多岁了,是一个老兵。

  村子里住的都是护林人,七八家的样子,因为赵元和赵斌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的,这种大家庭似乎还有。

  山谷的雾气很大,溪水汇聚到山沟里,有一个不大的小潭。小潭四周是水稻地,农田和森林之间有高大的木栅栏隔开。不过实际上并不是封闭的空间,一条混凝土路面的小路从村子穿过。一半轻轨,一半人行道。

  赵元的继父叫郭有福。以前是山上的老猎人。赵元复员到这里当护林人,把母亲带了过来。

  郭有福是河北人,因为战乱家里人就剩下七八岁的郭斌了。原本分配在镇上的木材加工厂里,因为能够打猎,为了养儿子,经常往山林里钻。

  一次遇到了危险被赵元救回家,就开始来往。后来就干脆合成了一家。

  现在郭有福年纪大了,山林里的危险加剧,只能在木栅栏里面种地。郭斌因为从小身体弱,到赵元家的以后,实际上是赵元一手拉扯大的,跟赵元很亲。

  这个山谷里只有不到两百亩水稻地,一百多亩旱地,再就是一些房前屋后的菜地。所以村子被限定了只住护林人。护林人现在变成了国家的人,是需要调动的。一些经验丰富,年轻力壮的护林人常常调往边疆。村子又会新分配来年轻的管理员。

  赵元在这里资格老,是管理站的站长。有培养这些年轻人的职责。

  村子里除了赵元,还有一家姓王的,情况和赵元差不多。但是当家的是女主人,也就是说女主人才是老护林人。家人也是后来拼起来。其它的就是刚分配来的,有退伍老兵,也有林学院的学生。

  除了学生,大部分人都结婚了。对象有同是护林人的,也有在山下镇子里工作的。

  “我们这里都是天南海北凑起来的。”赵元把张春引进了自己的家。

  “我媳妇是绥远人,是镇里小学的老师。小斌刚结婚。媳妇是南贝加尔人。是我们的上级,镇管理所的研究员。小斌要是不努力,怕是要被人嫌弃。”赵元开起了自己弟弟的玩笑。

  郭斌长得很秀气。也是学林业的,身体差一些,主动要求回来当护林人。

  “王秀芬她们家就更加杂了,有日本人。还有俄罗斯人。土家人。”

  “新来的学生中还有藏家,苗家。我们国家地方大了,交通也方便,这是国家强盛的象征。”郭斌纠正自己大哥的语气。

  赵元也笑了:“这才几十年,张先生就统一了中国,那个时候,张先生也没有你大。给了你们这么好的基础,不知道努力”

  郭斌无奈地说:“我会努力的。不就是小心小敏嫌弃我吗,不会的啦。”

  因为村子里的安全区不是很大。大多数老人和妇女都在农田里劳作。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