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十九章 得桑望榆_农业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错,这些孩子虽然受到的是传统教育,但是大多能够读书识字。接受小学堂的考试后,大部分进了小学堂的不同年级。年纪小的直接进了幼儿园。有几个男孩子因为年纪大,不愿意和比自己小得多的孩子一起读书,坚持要当兵,所以送过河交给了顾明。

  几个女孩子也是一样,她们跟着清子在卫生所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

  与刘家相似,袁家回来的人也是直接投奔张春。袁家显然没有举家革命的勇气和魄力,他们的人大部分都回来了,包括青壮年。见拖船埠有军人守着,人数还不少,和袁芳打了一个招呼,留了十多个愿意当兵的男孩子,携家带口地回去了。袁家很显然是靠着与刘家的关系,有所保留。他们连粮食都没要,只说自己有。

  其它的小家族和佃户也在慢慢回流。可是刘蕴玉一路上破坏太盛。刘英也没有留给他们半点粮食,所以全部跑到了新民镇。而且这些人也说了,李明毅告诉他们,起义军和张春达成了协议,他们回来,张春自然会安置。

  其实张春和刘英的协议中根本没有这一条,只是答应照顾清子和家人,避免发生外交事件而已。

  照顾清子是国家需要,照顾家人是默许。没想到了李明毅那里就变成这样。

  刘英显然也是出于防备张春在背后生事的考虑,默认了李明毅的曲解。

  李明毅三番五次地搞小动作。张春总算抓住了他的小辫子,对回来的人说:“当初和李家达成了协议,凡属回来的人,都可以加入大李家湾,那里的十多个村子随便挑。李家的土地也按照张家的做法分给原来的佃户和回来的人。”

  好笑的是,居然没有人不相信。

  张春把这个消息传给了在李家湾修路的郭华。说李明毅答应了,可以分田地了。

  大李家湾的佃户还跑过来问,从天门回来的人众口一词,都说是真的,于是佃户们兴高采烈地回去了。

  过了几天,李明毅托人带回来一封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不要得之桑,望之榆。”

  张春大笑,回了一封信,只有四个字:“彼此彼此。”

  这之后,回来的老百姓就不再是空手。虽然李明毅给的粮食还是不够,但是老百姓只要能活命,总会想到办法。拖船埠一代开始有了人气。

  不过李明毅也够狠,李家的家人硬是全部留在军营里,大到老人,小到婴儿。这是一个对别人狠,对自己也够狠的人。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