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八十八章 屯人补给法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得考虑性价比的问题。捕鱼效率有限,捕不到太多的鱼,如果渔队跟主力离得太远,那捕到的鱼还不够渔队自己路上消耗的,再加上鱼的保存问题,鱼在夏日连保存半天都保存不了,而如果鱼只能保存半天,那渔队就出不去了。

  所以到这一步,就必需解决鱼的保存问题。关于保存,李孟羲想到的第一个方法是,用盐腌制,可是一想不对头,腌鱼废盐不说,带上大量的盐还拖累后勤,用盐不是好选择。

  李孟羲又想到熏制之法,可熏制得有大量柴火,得有挂炉,最不济,也得找几百上千根木签把鱼串起来熏,又得找木柴,又得做木签,还得耗费大量人力去把鱼一支支熏好,这对只有八人的小小渔队来说,工作量太大。所以熏制也不行。

  最后,李孟羲想到了唯一一种可行方法——水煮法。

  生鱼容易**变质,把鱼煮熟了,鱼就不那么容易变质了,生鱼保质期半天,鱼煮熟,保质期少说两天,如果天天把鱼煮一煮,鱼的保质期能持续可十天半月不成问题。

  要煮鱼需要什么?一口大铁锅,水,柴火。

  水不用准备,渔队就近就可以取到水,大铁锅只需带一只或就足够一支渔队使用,至于柴火,渔队收集不到熏制需要的柴火但收集齐煮几锅鱼的柴火轻轻松松。

  有了水煮法,鱼的保存问题不再是问题,剩下的就只有一个,补给距离问题。

  结合捕鱼的平均效率和马车的运输效率和口粮消耗速度等多重因素结合来看,渔队最远的补给距离,应该是离主力不超过三天里程为极限。

  渔队本来的补给方法是,在行军途中,扎营之后,渔队到扎营点方圆三里之内的水域去捕鱼,捕鱼时间从扎营时开始,到第二天拔营之前回营,如果扎营点三里之内没有水域,则渔队就不必出动。

  现在渔队补给法一更改,渔队的劳作时长从一夜变成了三天三夜,产量将是数倍以上的提升。

  按经验,渔猎养军的平均值是三五百人,也就是无论一支怎样的军队,无论是一支千人军队还是一支万人大军,军队行军时,沿途运气好的话会遇到一群野猪,运气不好的话连颗野菜都没有,而平均值是,一场军事行动中,把所有采集到的野菜捕到的鱼捕到的猎物全加起来,顶多能养三五百人。

  现在渔队多了三倍劳作时长,补给距离也增加许多,补给距离的增加等于资源点也增加了,补给距离的极限是三日行军距离,在这三日行军路途沿路,必然会有水域,必然能找到捕鱼的地方,也就是说,以前,扎营之时有鱼就捕鱼,没鱼就算了,而现在,必然天天有鱼捕。

  按以前的方法,渔猎养军的极限是五百人,现在,多了小型捕鱼补给队,在渔猎一项中,渔这一项,提升了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