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八十七章 无题(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及干燥,敌军就杀来了。仓促之间,只能临时把湿泥胚胡乱堆到前边权当防御工事来用。

  几千个泥胚胡乱堆一起,只能防御一个角,而要泥胚干燥的话,可以好好垒起,垒一道墙,能防御几十步远。

  再加之,湿泥胚不仅不结实,他还重,搬运不便,两者性价比是与地的差别。

  泥胚制作简单,人手足够的情况下,一赶制出上万块泥胚不是问题,而军中正是这种人力充足的地方。

  可一万泥胚制作虽容易,想快速干燥却很难。假设场景为,假设明知敌军明日要进攻,现在要加固防御,现在周遭没有木头,只有就地挖泥,可挖了泥制作出了几千块泥胚,泥胚还是湿的软塌塌的,根本就用不了。

  关键时刻,多几千块胚砖跟少几千块胚砖最大能有大区别呢。

  在关键时刻,多这几千块胚砖可以盖一个可容纳甲士数十的堡垒,有这么一个堡垒挡在敌军兵锋正前,敌军锋锐锐减。在极端情况下,这一个堡垒足以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是战略层面带来的优势,一座能容纳甲士数十的堡垒,最少最少可杀伤两百名敌军,不需厮杀,直接抵消敌军两百兵力,岂不大赚。

  故此,李孟羲认为,该有快速干燥泥胚的技术。

  行军打仗途中,能用的快速干燥技术能有什么,只有用火烤而已。

  可问题在于,如果用火烤制,先不行不行泥胚会不会裂开,单就燃料的消耗就不是可以承担的起的。

  既要用火,又不能耗柴,李孟羲能想到的方法有且只营—“烧土扎营法”。

  所谓烧土扎营法,来源是这样,曾见到营中做饭的时候,柴火在地上烧了两之后,那一块地面被烧的又干又硬,被烧成陶了。

  陶化硬化后的泥土水浸不透,雨淋不乱,简直太适合用来造路了。

  就为了造一条路,得耗费成千上万斤柴火一路烧下去,这成本太高了,所以就有了废物利用的烧土扎营法。

  烧土扎营法,既,伙夫们做饭的时候,特意把烧火地点集中起来,这样,饭做了,地面也烧了,路面就一点一点延伸出来了。

  在巨鹿,巨鹿军营当中就有这么几条烧出来的路,几条路一点柴没用,全是做饭的时候顺便烧出来的,这就等于什么都没花费,平白就得了几条陶土硬化路。

  依照【烧土扎营法】这个思路,用同样的方法,做好泥胚之后,把泥胚围成火灶,然后在灶上升火做饭,这样,做饭的同时,就顺便把泥胚烘干了。

  按军中灶台的配备数量来看,按十人一灶,一支万人军队,有灶一千,按四块泥胚围成一灶,一顿饭,可将四千块泥胚烘成半干,半干的泥胚已经够用了。

  以四千泥胚,可盖出一堵短墙,可以盖一间屋子那么大的壁垒,如果再采用间杂的方式,垒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