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三十八章 蔡邕办义学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撒多少钱都行,都露不出来。可是,使到明面上的钱,无论如何不能太多,哪怕洛阳有瘟疫,有饥荒,哪怕救下满城百姓功德无量,这依然不该向灵帝大献钱财。

  贿赂贪官污吏贿赂多少都行,献给国事的钱越少越好,多了就有灾难。钱拿来干好事会招灾,说起来很无奈,可事实就是如此无奈。

  巨鹿商馆给了五十万钱,办义学的名头划给皇帝陛下,巨鹿商馆甘愿白出钱出力,什么都不得。

  不明所以的人,讽刺刘备装模作样的人有,赞叹刘备的高风亮节也有,刘备高风亮节这是自然,可悄摸摸的来到洛阳城的刘备家的军师可没这么纯朴。

  义学的选址在洛阳城某处,宅子是一个官员捐出来的。

  办义学用不了多少房屋,花费在供孩子们吃喝学习上,还有请教书先生们上。

  有蔡邕这尊大神坐镇,义学堪称是天地同助,太学院的学子们自告奋勇的来教书,不需要长期任教,只需学子们谁有空谁隔三差五的来一下,教书先生直接不缺了。

  剩下的,只在学习花费,笔纸书籍还有吃喝之上。

  义学招学生的标准是这样,只招那些最最孤苦无依,最可怜的小孩子,最好是孤儿,那些境况稍微好一点的,一个不收。

  李孟羲的说辞是,那些好一点的小孩子有爹娘照料,不收他们他们也活的下来,可那些孤苦无依的孤儿,要是不收,他们都活不了,把他们收到义学,教他们读书识字还在其次,每日给他们两碗稀粥也算活下他们性命了。

  李孟羲知道蔡邕是个老好人,心地善良,他郑重告戒蔡邕,义学力不能及,一定得按要求来,要是一时不忍多收一个平常人家的穷孩子,就要饿死一个更孤苦无依的孩子。

  得了李孟羲告戒,蔡邕出去挑学生的时候,被那些贫苦百姓们围住时,当百姓们想把自己娃娃塞给蔡邕,蔡邕有些不近人情的拒绝了。

  蔡邕牢记着力所不及,穷苦百姓太多了,只能救最孤苦无依的。

  李孟羲只收孤儿固然是好心,但这其中也有算计。

  李孟羲是为了做广告,众所周知,在纸张没有普及的大汉,百姓识字率极低,学习成本也极高,巨鹿商馆有大规模倾销纸张的计划,不久的将来,随着纸张普及,学习成本将大幅度降低,可是,这其中有一个习惯问题,百姓们不一定愿意把孩子送去学习。

  招收孤儿的作用,就在这里,教孤儿读书,教孤儿写字,教孤儿用铅笔,人都有比较心理,那些稍微好一点的百姓,一看人家没爹没妈的娃娃都上学了,再瞅瞅自家娃娃羡慕的眼神,一咬牙也让娃娃上学。

  旧有的惯性思维使得百姓们根本不会主动生出想让孩子读书的想法,哪怕形势已经发生变化,哪怕学习成本已经锐降,百姓们根本就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