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百二十一章 巨鹿郡安稳冬日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两家每到冬天都要受冻,因为见识,因为短视,因为资源协调的难度,因为邻里之间的矛盾,因为种种复杂原因,两户之间根本不可能把资源协调。

  巨鹿的情况全然不同,巨鹿已是初步的集体作业模式。

  李孟羲费了多大功夫将巨鹿乡间百姓完全拆的七零八落,现在的巨鹿乡间,一个村落里,人口来自四面八方,一村之中,同乡人都凑不齐三五个。

  人都不是本村的人,房子也不是本村的,从法理上,所有之田地,所有房屋,全都是公家的,不是私有之物,分配起来就简单多了。

  因为不是私有之物,到了冬天,屯丁们觉得哪个房屋暖和,都搬过去住了,大家挤着一起住,没有任何人有异议。

  在寻常乡间极难做到的资源统筹,在初步化的集体农庄中,统筹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

  漫天飘雪的冬日,外边能冻死狗,一处屯点,屯丁们缩在屋子里,屋子里点了一堆火,火烘烘的烧的热烈,一群衣衫单薄的屯丁们披着被褥围着火烤火御寒,火红的火苗把每一个人脸上都烤的红彤彤的。

  寻常的乡间百姓极少有人能奢侈到从白天到黑夜不松劲的点火御寒的,照这么个点法,谁家的柴都扛不住。

  而巨鹿屯点之所以能奢侈到把火从早点到晚,还是统筹。

  这涉及到成本问题,百姓若是以家庭为单位居住,一家五口点一堆火,能御寒的就那五个人,而一堆火的最大利用效率是,一堆火点起来,一屋子都是热的,一堆火至少可满足二十人的御寒需要。

  可一家就只有五个人,点了一堆火,只能满足五人的御寒需要。同时,一家之柴,又不足以从白天点到晚上一个劲儿的点。

  这时,能以有限柴火满足所有人的御寒需要的方法是,统筹,极尽柴火的利用效率。

  一堆火能暖一个屋子,那就把屋子里挤满人,假设一个屋子能挤二十个人的话,二十人各凑一部分柴,就足以日夜取暖所需。

  以统筹方法,变相降低了数倍取暖成本,变相等于使柴火数量提高了好几倍。

  成本降低数倍之后,从白天到黑夜篝火不停就负担的起了。

  这是黄巾之乱之后,巨鹿百姓们过的第一个安生冬天。

  这个冬天,绝大多数百姓都感觉无聊。无聊似乎只该出现在王侯贵族身上,这种情绪出现在百姓们身上,多稀奇。

  对忙活习惯的了百姓们而言,他们习惯了从年头忙到年尾,习惯了忙的一年到头脚不沾地。

  可到了冬天,百姓们只能缩在屋里,啥也干不了了。

  除农业之外,最好的生产活动无疑是织布。

  可织机还未定型,还未大规模生产,做不到人手一台织机。

  除去织布,剩下的所有生产都不足以支撑起长时间生产。

  百姓们在闲暇时,可以编筐,可以编草鞋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