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四章 批量渗碳法(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羲说话很有份量,再加上说的有鼻子有眼,刀匠暗自把此方法记下。

  技艺乃吃饭的本钱,偶得密技,锻造经验的丰富的刀匠必然会暗自尝试,经验放在那里,专业人才去测试,比李孟羲一番乱测高效的多。

  之后的回火,依然由刀匠来。

  李孟羲向刀匠说了用土窑回火的设想,问有无可能借助土窑大规模回火,刀匠愣了一下,然后认真的沉思起来。

  良久之后,刀匠说到,“或许也能。”

  与李孟羲猜测的一样,回火需要将刀加热到半红不红的中低温度,然后放在一堆将烧尽的木炭中持续保温一段时间,这个过程类似“解冻”,将冷淬过程中形成的过于坚硬的铁晶体消融一部分。

  而土窑保温效果极好,且恰好土窑中的整体温度是处于中低温度的。

  再加上,炭窑烧制过程中,炭会飘的满窑都是,利于对刀剑的补炭渗碳处理。

  锻造过程终于完了,抬头看天色,已是下午时分。

  一把巴掌大的小刀,锻造过程花了足足大半天时间。

  匠人们帮着把小刀打磨好抛光好之后,刀刃亮晶晶的,漂亮非常。

  拿去测试,戳木头一戳能戳进去半截,尖锐的刀具果然比环首刀的刀尖穿透更强,因为刀身纤薄的关系,磨的非常锋利,割绳子一割就断,很犀利。

  回城主府,李孟羲特意找来了一块不好啃的骨头,然后拿着小刀去刮骨头上的肉,测试效果非常好,刀很锋利,可以把骨头上的筋头巴脑刮的干干净净,又因刀头是尖的,剔缝里的肉也好剔,作为一把割肉刀来说,此刀完美。

  之所以要做这样一个小小的道具,缘由已久。那是早前还在打黄巾的时候,一日炖肉,李孟羲抱着骨头啃啊啃,干啃啃不干净上边的肉,可要是把骨头扔了的话,上边还有肉,有些浪费,属于是吃之无肉,弃之可惜,越吃越气。

  再想到以古时的后勤能力和行军条件,军中分肉之时,大抵只是粗糙的把肉剁成块然后随便煮了煮,没办法精心烹饪的。

  所以说,军中吃肉,大抵都是骨头连肉一块筋头巴脑,而军旅苦寒,能吃肉的机会不多,好不容易吃回肉,骨头干啃啃不干净,太不舒坦。

  所以,由此,军士除了有碗快以外,还应配一把小的餐刀,有此刀,啃骨头方便的很,且有时摘个野果,给黄瓜削个皮,便利无比,还有,带着此种小刀具,万一被蛇咬到了,还方便处理伤口,有了刀剑伤来不及治疗的话,把小刀烧红把伤口烙一下也能应急。而若是没有小刀,只有普通的环首刀,环首刀那么宽的刀身,烧红烙一下,皮肉得烫熟一大块。

  想来一把小小的刀具用铁不多,全军人手一把是可以负担的起的。

  可依今日锻造的经验来看,刀虽小,打造过程却一道工序不能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