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八十五章 狼烟,狼骑兵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至广宗,“可疑就在此处。我军遇张宝部,战事前后拖延七八日方才得以脱身。

  张角与董卓鏖战,董卓麾下,为两万官军,军力还胜于我等。可张角与如此强敌作战,他竟能脱身快于我等,反到我军前边来了。

  这岂不可疑?”

  闻言,李孟羲眉头紧皱,“关将军说,我军追击之黄巾,非是张角,而是有人假扮?”

  想到此节,李孟羲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张角想把我军引远,不让我军往北,此为何?我料张角正与董卓僵持不下,张角担忧我军夹击,故以少量兵力为诱饵,向远偏引。

  如此,我大军偏远一日,张角便晚一日被夹攻,他便好与董卓速决胜负。”

  想到这里,李孟羲心生佩服,自出涿州以来,所学所悟,大抵都是战术,而非战略。

  这还是第一次遇到和敌人战略层面上的交锋。

  毫无疑问,初次与敌人战略层面交锋,中计了。

  “我军本该直扑广宗城,而后再杀向西北巨鹿,夹攻张角腹背。

  可如今,张角一部轻兵,使我军贻误七八日之久,我军纵此时立回转,亦需数日,总误十日不止。”

  李孟羲看着关羽,讨教道,“关将军,张角用此计,兵法之中,谓之何计?

  诱敌深入?调虎离山?”

  关羽也是皱眉思索。

  诱敌深入,乃是以轻兵为饵,把敌军引入绝地,引入合围之中,然后图之。

  至于调虎离山,乃是,敌据营寨,险城,等地利之地,我若强攻,不能取之。此时,不妨设计引虎离山,虎若离山,则威势不复,于是,我可轻取之。

  李孟羲问兵法,关羽细思此次虽被黄巾轻兵诱至偏远,但黄巾未布有后手,因而,不当是诱敌深入。

  义军也非是据守险地,故,也非调虎离山。

  关羽想了好一会儿,想不到兵法之中,到底有哪一言与此况相符。

  “不知。”关羽摇头,“诱敌深入,调虎离山,皆不妥帖。”

  罢了,关羽忽然看向李孟羲笑到,“羲儿,你觉着,张角此计,如何称谓为好?”

  这是要李孟羲自己总结前人未有之兵法了。

  情景。我与敌正交战,知又有一敌从我背后而来。此时,我派一部轻兵前去引诱敌人援军,误导其远离战场,亦或是拖延其两下夹击我军的时间。此中,只有诱敌,未有围杀敌军之后手。

  此计或只能说是诱敌战术,其本身只是诱敌而已。

  义军被张角一个引诱,被引偏了。

  这个亏吃的李孟羲心服。

  至于从中学到了什么,李孟羲学到的是张角这个【引敌偏远】的计策本身。

  若有朝一日,正和一方强敌鏖战不下,此时又有敌军来,可诱敌以偏远。

  此时非是诱敌深入,因为没有深入,我军也无余力布置后手图谋敌军,此时我无多余力量,只能尽可能把敌人援军往远的地方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