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九章 公鸡与士气的奇特关联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倒也是雄鸡一用。”

  关羽不由的就往李孟羲手中的大公鸡扫了一眼,不得不说,这只公鸡,羽毛华丽,冠子血红,用来祭旗还真不错。

  “羲儿,我说之稳定军心士气,可不是拿来祭旗。”关羽笑着,摇了摇头,而后正色问道,“我问你,羲儿,若有朝一日,我军中粮草怠尽,此时,是将实情告于全军所知,是隐瞒之?”

  关羽考教,李孟羲就皱眉思索。

  粮草没有了,马上断顿了,此时,应该向全军隐瞒情况,还是不隐瞒?

  按实际环境,按古代军队来说,还是隐瞒的好。

  粮草怠尽,万不能大肆宣扬,一者,令军中惶惶,二者,有走漏风声使敌军知晓之可能。

  李孟羲抬头,目视关羽,“粮草将尽,某以为,不应告知全军,此会至军中生乱,应隐瞒之。”

  关羽点了点头,“正是如此。公鸡之用,就在粮尽之时,稳定军心之用。”

  “羲儿,你想,公鸡何时啼鸣?”

  “早晨啼鸣。”李孟羲答。

  “公鸡是日日啼鸣,还是有时不鸣?”关羽又问。

  “公鸡只要是活的,必然日日啼鸣。”生活在农村的李孟羲这点生活常识还是有的。

  关羽一手背后,一手了拂长须,笑着又问,“那,羲儿,雄鸡啼鸣之时,响亮与否,能否声传全营?”

  “当然!”李孟羲毫不迟疑。

  “羲儿,公鸡为何物?”关羽看着李孟羲,笑意更深。

  “公鸡乃禽类也。”李孟羲不假思索。

  好一个禽类,严谨的很……

  关羽愣了一下,而后指点道,“雄鸡,乃肉食,乃军粮也,乃能日日啼鸣之军粮也!”

  “试问,我军粮草怠尽之时,若能有一雄鸡,日日啼鸣。军士闻鸡鸣,便思【费米黍之鸡且未杀,可见,粮食定也有余存】,于是,全军能闻鸡鸣,全军士卒便信军中有粮,鸡鸣一声,胜于无数言语,军心由是自稳。”关羽面带微笑,悠悠说道。

  李孟羲满脸愕然,公鸡和士气的关联,竟然是这个意思?!

  关羽的话,李孟羲听明白了。

  简单的来说,军粮将尽之时,军中流言渐起之时,与其派人费尽口舌告诉士卒们,军中还有粮。

  倒不如找一只公鸡来的简单。

  公鸡之妙,妙之其一,妙在它是肉,是军粮,还是奢侈的高级军粮,妙之其二,妙在它是会说话的军粮,妙之其三,它不仅能说话,还每天必说话,还一说话满营都能听到。

  那么,公鸡说的话是什么?

  缺粮的时候,公鸡早晨喔喔一叫,那分明就是在说啊,“我是肉!我是肉!我还没被人吃掉,军中至少还有我一只鸡!还有我一只鸡,没有粮草耗尽!”

  于是,只要鸡还在叫,所有人都知道,军中粮食并未完全耗尽。

  军粮几乎耗尽,和军粮还未完全耗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有一个故事,据说有两个人在沙漠里探险,然后迷路了。此时,水喝的只剩最后一壶了。年长的那个说,这一壶水留着,不喝了,到最困难的时候再喝。

  于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不去碰那壶水,求生意志因为有一丝最后的希望,坚强的支撑着,最终,他们凭借毅力,走出了沙漠。

  仅剩的一壶水,能稳定处于绝境的两个绝望的人的最后一丝“士气”,同样,也能稳定整支军队的“士气”。

  有时,这一只鸡的作用之大,不可想象。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