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九章 浮桥,绳索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示是如何不用多余的铁环,就能把木板绑起来的。

  关羽拿起一块木头,放在膝上,然后,用绳子缠住木头一头,缠了个死扣,然后把绳结拉直,接着,拿起另一块木头,在离第一块木头一指的距离,用同样的方法,绑好了第二块长木头。

  “左侧,也如此绑法,可听明白?”关羽把绑好的木头拿给李孟羲,问道。

  李孟羲接过木头,认真看了两眼,恍然大悟。

  原来浮桥是可以只用绳子和木头就可以搭成的。

  用绳结把一块块木板给系紧,并且可以限位,像是台阶那样,每隔一小段,就绑一个木板,以此延伸长度。

  绳结足以把木板固定住,不需要铁环,再说了,就算用铁环,铁环的强度还不一定有直接用绳结绑结实呢。

  如此简单就把木板固定的问题解决了。

  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掌握的技能,果然是极其有用的。

  李孟羲挠头,又问,“关将军,你会绑浮桥,可军中其他人会吗?”

  关羽不能回答。

  尽管绑吊桥看起来很简单,像是绝大多数人都会的。

  可并不能保证所有人百分之百会。

  再简单的一点知识,也有明文记录的必要。

  尤其是浮桥的相关技术,归属于军事工程技术之列,十分重要。

  关羽绑浮桥桥板的方法很简单实用,李孟羲觉得完全可以当做时候标准的搭浮桥的技术方法。

  得想个办法,把看怎么把不好用文字描述清楚的技术写下来,最好是能画下来,就如《武经总要》那样,配很多插图那种。

  图片记录的信息,比文字能记录的信息多的多的。

  小小一个绳结,可能费尽口舌说半天,士兵们听不懂是咋回事。

  记录成文字,写上半天,写上半页字,依然写的欠缺点详实。

  而要是画成图,简简单单的哪怕火柴盒一般大的一个小图,就胜过长篇大论的一大段文字。

  话说不清和文字也不容易写清的东西,图片拿到士卒们眼前一看,保证一目了然,哪怕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士兵,一眼就看明白是怎么回事。

  浮桥的木板,和木板固定的方式,都不是大问题了。

  可是,绳子哪来?现在军中有没有鸡蛋粗并且长十几丈甚至更长,并且一根到底完整的大绳子呢。

  没有。

  这可好,没有搭浮桥的绳子,还怎么搭浮桥。

  军中有很多各类粗细不同的绳子,但搭浮桥需要很长的并且很结实的能承载住车马的绳子,要是绳子不够长,没有长的绳子,就得拿短绳去接,可如此以来,由短绳接成的绳子,强度必然不够,很可以出现断裂,或者绳结松开的状况。

  不出问题还好,一出问题,问题就大了去了。

  马车正在浮桥上走着,突然某一截绳子的绳结松开了,车上一车平日都舍不得吃的酒肉,一下全掉河里了,岂不可惜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