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六章 军中的移动“工厂”(二)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要想法是好想法,木匠有赏,鲁犁也有一斤赏粮。”

  “如此,木匠想法上秉,木匠得利,鲁犁代为上秉,也能得利。”

  “这便绝了鲁犁压下不报之可能。”

  李孟羲瞪大了眼睛,惊讶的看着刘备。

  这一刻,李孟羲所悟甚多。

  他不仅想到了该如何进一步改进匠营管理,又联想到,如何管理吏治。

  官场之中,如何让一个官员,去热心举荐人才呢?

  官员为什么好心举荐发现的人才,他就不怕有本事的人才把他挤跑吗?

  肯定会,看别人有才能,担心他威胁自己的地位,这是人之常情。故而,发现了人才,不仅不重要他,举荐他,还处处针对他,这种事,一点不新鲜。

  那么解决办法是什么?

  就是方才刘备提出的方法——奖赏举荐了人才的人,人才越优秀,越重赏举荐的人。

  如此,以利驱之,真有人才,官员就有举荐此人的动力。

  李孟羲今天不仅得到了能让生产效率提高数倍的的方法,还得到了管理匠营的方法,甚至还得到了吏治之法。

  有了重要收获,李孟羲迫不及待的让游骑载着他回去。

  回到车里,李孟羲赶紧把得到的新鲜知识写下。

  “为避免匠营副官嫌劳累得法不报之可能,可使匠营副官每上报一法,方法有用,赏匠人,每一法赏副官粮食一斤。

  如此,副官必当上报踊跃。”

  “由此又得吏治之法。

  有举才荐才之功,必重赏举才之人。

  此法大妙。”

  得赏鲁犁粮食。

  哪怕不多呢,哪怕一斤呢,得有。

  以利驱之,利益才是可靠的,而人性不可靠。

  李孟羲不好再去劳烦辎重队,省的人家又停车缷粮,李孟羲就向车夫老铁求助,问老铁有没有粮食,一斤就够。

  老铁还真有,从腰间,解下一个小的粮袋,给了李孟羲。

  “铁叔,晚上还你。”李孟羲说到。

  老铁张嘴笑了,“还啥,不换了吧。”

  人家就客气一下,肯定得还。

  李孟羲咚的一声跳下车,然后去木匠队找鲁犁了。

  匠人们正在行军队伍之中走着,他们惊奇的发现,刚离开不久的军师又回来了。

  李孟羲来,匠营就停下。

  鲁犁迎了上来。

  李孟羲把手里的一小袋粮拿起,“鲁犁,来赏你一斤粮,拿起。”

  鲁犁不明所以,赶紧抓起衣服下捧起好接粮食。

  李孟羲把老铁粮袋里的粮,全倒给鲁犁,并看了看鲁犁,高声解释到,即是给鲁犁解释,又是给木匠们解释,“以后你们谁想的法子,鲁犁上报上去后,法子只要有用,赏你们粮食,也赏鲁犁一斤粮。”

  原来是这样,鲁犁脸上浮现了笑意。

  因为赖子一下得了两百斤粮,很有些羡慕的鲁犁,这下也不羡慕了。

  赖子虽说得了两百斤粮食,可自己,就是上报上去,也没想,就动动嘴,就得一斤粮,这比赖子还划算。

  鲁犁心情大好。

  木匠们议论着鲁犁的事,也都羡慕,就羡慕而已,没人会觉得鲁犁不该拿这一斤粮食。

  鲁犁帮忙跑腿,帮忙往上报,人就拿了一斤粮食,又不是从赏粮里扣的,凭啥不该拿,太应该了。

  第三百二十六章军中的移动“工厂”(二)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