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九十九章 编甲细则补录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正经的编甲工匠,李孟羲是个生手,关羽刘备二人就更是生手了,还是得留意招募匠人。

  现在一时没有匠人,刘备关羽自己也可以编,编出来的不说多合理,多好,至少也能用。

  李孟羲说,步人甲一套,全甲大概一千八百甲叶。

  “嚯,”关羽正色,“可真不少。”

  说完,关羽跨上马背,匆匆离开了。

  关羽走了,一夜未睡,瞌睡的不能行哈欠连天的李孟羲和刘备告别,背着铠甲也回去了,得回去睡觉。

  几乎是三两步就一个哈欠,李孟羲不住的揉着眼睛,回到了车厢旁。

  睡觉之前,得把昨夜商量出来的东西给记下来了。

  是白天了,也就不用点火把了。

  李孟羲翻出笔墨和麻布匹,抻开就开写。

  “战兵不足,如先锋营随行随练之法,民夫营青壮也可着手操练。

  操练时间利用晚上,”写到这里,李孟羲打了个大大的哈欠,眉头皱起,认真思考了下,继续写到,“操练青壮,为得数千乃至上万能成队列之兵。

  兵力缺口大,练兵人才,应该不够。”

  “可先精练四十人,练一月,再使此四十人为教官,每人再练四十人,又一月后,得队列兵四十乘四十,为一千六百人。

  再以此一千六百人为教官,再每人练四十,一月后,得可列队列之兵为,六万四千人。”

  “照此,最多三月,或可解决战兵不足。

  问题在于,一月时间,能否练成队列;能走齐队列之民夫,又是否足以担任教官。

  此皆不知,待一试。

  一月后,方能知练兵之可能,两月后,方能知民夫教兵之可能。”

  “刀斧手选自百夫长,道理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刑罚权柄甚重,不可所托非人。”

  “冬装,今九月末,天未冷,可冬将近,当早做准备。”

  “军中囤积布料不少,然民夫更多,不足使用。

  解决方法为,一为沿途采买布料,二为,想御寒之法。”

  “步人甲核心技艺为软扎法。

  软扎之优,优在甲体柔软,故可大面积编缀,故能穿之如布麻,不碍战斗。

  且因软扎法甲体柔软,一副步人重甲,可卷成一团,极便携带,利于行军。

  硬扎难以折叠卷带,只能穿于身上,不利携带。

  此是软扎法第二优点。

  第三,软扎甲防御面积胜于硬扎。

  第四,防御力强于硬扎。”

  “步人甲编缀要点为:

  第一,可先编绳结骨架,再编甲片。

  第二,铠甲部件之间,于关节部位,用重叠嵌套法解决防御死角。

  嵌套法为,头盔顿项必长至垂肩;披膊必长过手肘,至小臂之中;若有甲具手套,必长过手腕至小臂;裙甲必长过膝盖,至小腿中;甲靴必高腰过脚腕至小腿中部。”

  写到这里,李孟羲又是停笔,他回想方才穿着铠甲走动跑跳的那会儿,甲穿在身上之后,甲全部重量,全靠两根吊带吊着,吊带的两根麻绳,那么细,甲往下坠着,勒的肩膀疼。

  “身甲左右肩带,可宽上两指,以减轻勒痛。”

  刚把这句写完,李孟羲又想起了。

  不对啊。

  步人甲是跟吊带那样挂肩膀上的吗?

  这要是吊带细了,把肩膀勒的老疼,可是要把吊带弄宽了,根据压强知识可知,吊带宽,吊带对肩膀压强小,压强小,摩擦力就小,吊带就容易滑落。

  尤其是战斗的时候,肩膀和手更动来动去,就更容易掉了。

  这就落入了两难境地,肩带细,疼,肩带宽,不疼了,容易掉。

  该怎么办,舒适度为安全让路?用细肩带?

  忽然,李孟羲脑海中记起了一些模糊画面,好像,人家铠甲的肩带,是左右交叉的穿的吧!

  也就是左边的肩带,挂右肩,右边的肩带,挂左肩,两个肩带在前胸和后背成x形。

  这样,肩带有脖子挡着,就绝不可能从肩膀上掉下来。

  用宽肩带,降低肩膀压力,同时,又让肩带不会掉的两全其美的方法有了。

  “身甲背带,用左右交叉穿法,左肩带挂右肩,右肩带挂左肩。”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