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章 举火如墙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果然,李孟羲聪慧过人,一点就透,有此英才可教,关羽很是欣慰。

  关羽这一【画地为牢】之策,涉及管理,军律,应敌等多个方面,只其一策,一策之妙,超过了李孟羲钻研至今,积累至今所有奇思妙想,让李孟羲诸多引以为傲有些甚至有些沾沾自喜的战略顿时失色。

  【推荐下,咪咪阅读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果然,关羽熟读兵书,是个水平不低的古典兵法家,不是泛泛之辈。

  关羽的知识,关羽教了李孟羲之后,就是李孟羲的知识了。

  兵策——【画地为牢】,已得。

  李孟羲问关羽是如何想到此绝妙之法的,关羽答是古兵书记载。

  李孟羲突然想起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书籍是和知识是人类智慧精华的积累和传递,思考很重要,但读书更重要。一个人空想终日,不如须臾所学,正符合目前李孟羲的状况。

  李孟羲思路天马行空,一个人能想出上百军策,这上百军策加起来,不如关羽从古兵书得来的一策之妙。

  一日三省其身,李孟羲有一些自知之明,这是很可贵的品质。

  当发现学习进入一个误区之后,李孟羲立刻决定改正。

  现在没得条件,没得太多兵书去读,日后有了条件,兵书还是得能读多熟就读多熟。古人的智慧,并不输两千年后的人。就比如今日学到的扎营法,李孟羲寻思,要是自己个琢磨,琢磨一辈子,不一定能想起这其中关键点。

  没多久一会儿,一转眼,天完全黑了,若不是鲁犁拿着火把不声不息在一旁站着,这会儿连点光亮都没有。

  李孟羲总是更擅长一些和技术有关的问题,既然谈到了在营地四周钉上木桩以为寨墙,李孟羲就觉得,晚上木桩上绑上火把照亮很有必要,李孟羲于是就想到火把有关的问题。

  一般的木头不耐烧,现下军中只有松木耐烧,在军中,松木枝也确实是被当做火把用的,甚少用来烧柴做饭。

  干松木并不多,而巡营军士的火把,其实不必一定用松木,运营军士完全可以随便从篝火里抽根木头用就行,烧的差不多了再换一根。

  而绑在木桩上的火把,不方便换,也没人时时盯着换。

  巡营队火把一时灭了无妨,木桩上的火把有标识边界,防止炸营,以及若遇敌袭,可使我军能更快反应过来的作用。

  维持木桩上的火把优先级应该最高,万一哪个角的火把被吹灭了,又恰好敌军杀过来了,一个缺口反应不及,就很危险。松木火把有松脂助燃,防风的能力更强,不会轻易熄灭。

  想及方方面面,李孟羲认为可以新增加一条涉及全军的军规,军规规定如下——

  【自即日起,所有松木料全部供给每日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