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三十三章 人间清醒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李孟羲于是把两队人认真的交待过,要他们都靠右手走。

  “你们知道哪是右手吗?”李孟羲迟疑的问到。

  士兵们纷纷举起了手。

  李孟羲认真看过,没人举错手。

  哪个傻子说古人左右不分的,我们可是文明国家好吧。

  左右不分的估计也就非洲黑鬼才左右不分的。

  “那好,一会儿都靠右手边,明白不?”李孟羲嘱咐到。

  “都朝右走,不就撞一起了吗?”聪明的小什长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李孟羲笑了,并不解释,“撞不着,试试就知道了。”

  乡勇们遵照着李孟羲的命令,各自靠右边走,然后又迎头撞上了,路太窄了。

  虽然上下城的人还是相互挤着过去了,但速度较之第一次,快了几倍不止。

  统筹而已,路还是那么窄没变,士兵还是训练度不高的士兵,只规定了一下要靠右走,通行便畅通了很多。

  李孟羲满意的点了点头。

  还有一丁点的小问题,虽然说,全军规定靠右走,可以提高方方面面的通行效率。

  可是就守城来说,比如说文安县城这种小城,路窄的不行,纵然全靠右走,往上往下的两队撞到一起了,还是会堵。

  这就需要制定出规章制度,规定两队相遇,先让哪一队走,哪一队让路。

  李孟羲认为应该是,下让上。

  下城的人如果遇到上城的人,应该让开,让上城的人先走。

  分析一下上下的不同情形,就会明白为什么。

  准备下城的人,不外乎是送完箭的民夫,在城头视察完准备下去的前线将领,亦或是被抬着的伤兵,或者是倒完金汁把空桶拎下去的壮勇。

  而上城的人,大致是准备往城头送箭,往城头运金汁,要往某处增援的增援队。

  轻重缓急,一下比较出来了。

  上城的人大多时候都是急事,而下城的大多时候可以缓缓。

  所以,下应该让上。

  守城不在人多,在于森严不乱,金汁热油什么的推着在走呢,稍微一乱,一个不小心碰到了,热油呼啦一声烫到一片人,得不偿失了。

  守城战法推演至此,李孟羲已经没没有更多的问题了,他狠狠的伸了个懒腰。

  大白天的,他便感到很困,腰酸背痛的,不由捶了捶肩膀。

  仗打完了,李孟羲过的比打仗的时候还累。

  战法趋于成熟了。

  剩下的就是准备车轮,旗子,以及把新的军律军法深入士卒之心。

  这一天,很快又过去了。

  傍晚,城楼之上,远望天边云霞似火。

  主将刘备和李孟羲,两人总结一天所得。

  “儿羲,练兵两日,守城战法已无缺了吧?”刘备用拳头背到背后,轻轻的捶着肩膀,他一副铁打的身板,也感觉累了。

  “嗯,守城战法已经纯熟。”李孟羲点了点头。

  然后,静静的看着云霞发呆,悠闲无比的消磨掉离夜晚的最后这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