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 泥胚也要技术基础_汉末第一兵法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简陋,如果屯田基地一堆茅草屋,李孟羲觉得寒酸,因此,他觉得,最低得是土胚房吧?

  刘备也认可了李孟羲的想法,并鼎立支持。

  李孟羲却自个打退堂鼓了,不成,给一万流民建三千间土胚房,他喵的工程量的跟建个小城差不多了。

  太难了。

  不得已,李孟羲再次降低住宅标准,就先搭茅草屋,先把屯田所建起来,土胚房让各屯田所自己慢慢建也行。谷

  盖茅草屋需要的物资只两样,一些木杠,很多麦秸。

  甚至连绳子都不需要,麦秸即可以当防雨和御寒的遮蔽物资,麦秸本身也可以编成绳子用。

  在这个时代,茅草屋是唯一可以短时间内大规模搭建的了,其他难度高一点的,都不行。

  民生所需,衣食住行,屯田的流民,不需要出行,需要的是食物,不远的水源地,住所,生活工具,生产工具,仅这五样。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咪咪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住所,已然解决。

  工具,只锄头,别的没有,张飞已派人买去了。

  生活工具,又是亟待解决的事。

  生活工具只有两种,煮粥的陶瓮或者瓦罐,盛粥的碗。

  甚至勺子都不用做,吃饭的时候,直接凑着瓮倒了。

  按之前李孟羲的构想,对流民来说,没地方住,或者有人霸道,把好地方住了之类的矛盾,都算是小矛盾。

  屯田所稳定不稳定,核心利害只有一个——粮食分配公平与否。

  为使公平,李孟羲就认为,流民一个人有一个能煮饭的陶瓮,单人开伙,不与他人共餐,这一点尤为重要。

  这天,六月二十五日。

  刘备就为解决陶瓮的事带着李孟羲去拜访了一家做陶瓦器具的人家。

  涿州城近郊,有一个小村落。

  入村,沿着村里小路走。

  年景不好,连村口的大黄狗都瘦的干巴的如同骷髅,人来了,黄狗躺在石磨盘上,有气无力的晃起来,低声朝刘备和李孟羲两人呜咽吼叫。

  李孟羲经过时,不由得多瞅了黄狗一眼,他惊讶,这狗能瘦出骷髅模样。

  刘备要找的陶匠,留在村东头。

  到了,几间茅屋,没院子,茅屋前一个大坑,边上码着很多做好的瓦一摞一摞的灰黑色的瓦。

  刘备和李孟羲来的时候,没见大人,只有一个手脸上都是泥的泥娃娃蹲在泥坑边,用几个破瓦当盛泥的工具,在那捏泥巴玩儿。

  人来了,小孩儿也不怕生,也不说话,抬头看了刘备两人一眼,又低头去捏泥巴去了。

  李孟羲因为弟弟也是小朋友的关系,李孟羲比较喜欢小朋友。

  “小弟,你家大人呢?”李孟羲过去问。

  小孩儿没说话,手里的泥巴拿起,手臂一甩,啪的一声,手中黄泥团糊在了泥坑里。

  然后手脸上糊的都是泥的小孩儿,爬了起来,朝几间茅屋西边的那间推门跑了进去。

  “外爷,有人找咱们。”

  小孩儿稚嫩的声音在屋里响起。

  然后,刘备和李孟羲就看到了一个老人家推门走了出来。

  见到老人,李孟羲惊讶,这老人是熟人,就是之前张飞请来帮忙做蒸酒器的老人家。

  “嗨,老叔!”李孟羲挥手,热络,和老人打招呼。

  老人家瞅见李孟羲,脸上也有了笑意。

  “小哥,恁俩咋找到这来了?”老人走来,就请刘备和李孟羲往屋里聊。

  “老人家,有活计要麻烦您呢!”刘备笑着,说了场面话。

  老人一听,开心的哈哈笑了,“有活好嘛!就盼着来活儿呢!”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