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三章 丰收_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郁洲山岛上。

  刘源现在根本无心打理外头的反应,他正全神贯注的看着抛秧田的收成,虽然早就有老农打了保票,但不看到实际成果他还是不能安下心的。

  毕竟这可是他实打实的一大政绩啊。

  如果抛秧法可行,他转过头来就能在海州(陆地)安排上,凭借着秦朗的名头,还有此刻他背后士绅们的信誉,肯定能顺利的推行至整个海州。到来年再创丰收之时,那就是他上报淮安金陵,名扬天下的时候。

  因为这个功劳秦朗早就说了,是他刘源的。

  而刘源也领的毫不亏心。

  他可已经是五品州官了,很有培养价值的。可秦朗却注定要走的是武官线路,二者相辅相成,不要太完美了。

  嗯,反正刘源是这么看的。现下豫西之战的胜负还未定论,甚至孙传庭率领的明军还出乎秦朗意料的占据了绝对的上风,两场硬仗把李自成都打的抱头鼠窜,义军都尉李养纯(四天王)投降,大将谢君友被俘杀,李自成本人也差点被擒。

  反正就眼下传到的情况下,孙传庭无疑是占据了上风。

  这种情况下刘源当然不会以为大明王朝要命将不久也。

  只以为他与秦朗相辅相成,很是能成就美好的前途呢。

  “多少斤,快称!快称!”

  “张兄莫慌,粮食摆在这儿,长不了腿。”

  “哈哈,我看啊,这堆粮怕不要上二百斤。”

  “二百斤不止,我看有二百四五十斤。”

  “赵兄所言甚是。”

  在刘源前方,一群海州当地的士绅已经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他身后的海州士绅中还能存得住气的,似乎就只有颜家、陈家等了。

  他们家的闺女都已经送进了秦朗的府里,自是沉得住气。

  “刘太守,请。”

  要称重量了,刘源当上前旁观。

  秦朗脸上笑的非常灿烂,有了这第一批粮食的丰收,那就意味着郁洲山岛又在自给自足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虽然这个自给自足只限于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但也是一大进步不是?

  “大致二百五十斤上下,那可就是一石七斗了。如此一年两收,亩产已经近乎三石。此已是良田沃土。抛秧之法大有可为,秦公子造福于民,本官佩服。”

  能打仗有秘法,现在还能种地革新,这样的人啊,那就是不出世的人杰,早晚要一飞冲天。

  刘源听着不断报出的亩产数量,脸上的喜色已经不能遮掩了。

  他也是做了多年亲民官的人,知道江淮之地的农事。

  那差不多是以淮安为分界线,淮安淮河以北的地方,是收了小麦再种水稻,也能保持一年夏秋两收。虽然总产量上可能要比南面一年早晚两季稻的地方要少一些,可比北地已经好很多了。

  现在郁洲山岛上刚刚垦出的田亩就能有二百五十斤左右的收成,那等养熟了之后,产量岂不要上两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