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三章 英雄好汉_明末:我是神豪我怕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时中自持兵力浑厚不把海州清兵视为威胁,却不知道人家八旗大兵也同样没把他小袁营当回事呢。

  董鄂·鄂硕是清军宿将,松锦大战中统辖清军哨卒,立有大功。而且多次随军南略中原。

  别看他手中人马不多,却直将小袁营视为土鸡瓦狗。

  大明朝的经制之兵在他们的兵锋前也不堪一击呢,区区一群农民军,乌合之众也,就更不在话下了。

  双边都存了必胜之心,自然都没避战的道理。

  袁时中收取了定金后,就立刻整兵杀奔海州,鄂硕当然不会停在城内挨打,即点起了千五百军在海州城外摆开了阵仗。

  然后双方一开打,清军吃大亏了。

  鄂硕根本就没想到一伙子农民军会那么的有韧性。

  一番退了,一番又上,人潮汹涌的就跟无穷无尽一样。

  这次大战鄂硕本来搞的是老一套,把步兵留在正面吸引对手,熬过对面的枪炮后就肉搏厮杀,冲散冲乱对面之后,他手中的骑兵立刻从侧翼包抄,一股脑的就能把对手全卷了。

  清军与明军交锋交战多年,这样的老一招,是屡试不爽。

  可与小袁营的交锋,鄂硕却大吃了一惊。

  他首先就错估了小袁营的积极性了。

  枪炮响过,箭雨下过,上千小袁营将士就挺着刀枪冲上去了。

  小袁营是主动发起冲锋的,而不是固守阵地,等着清军先发起来攻。

  这么多年来,这么主动的敌人鄂硕可不多见。

  连松锦大战中前期,集结了多方精锐的明军战略上“主动”向清军发起了攻势时——洪承畴要救援锦州。

  双方先头部队大大小小的交锋中,具体到战术战斗,明军也多是摆出个严整军阵,安步当车的一点点往前压。

  具体到士兵的战斗力,小袁营当然不如清军,但袁时中手中兵多将广啊。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像群狼噬虎一样,清军战力再强,能击败击溃一次、两次、三次小袁营的攻势,但后头的四次、五次、六次呢?

  雄厚的兵力优势不是白瞎的,只要在战场侧翼屯驻一支人马,清军即便击溃了当面之敌,也不敢轻易的追击。

  鄂顺只能放出杀手锏,下令骑兵去直捣袁时中的帅旗。

  但簇拥着袁时中的五千军是小袁营最为精锐的老营。

  当五百铁骑从侧翼杀出,接连击溃当面的小袁营营头,终于杀到袁时中中军时候,他们就挨到了当头一棒。

  老营就是明末农民军将领们的根本。

  其他的人马丢的再多再干净都没事,只要老营在,骨干就在,实力就在。

  袁时中这五千老营,光披挂铁甲者就有上千人,余下之众也多有布面甲、棉甲遮身,同时吃得饱吃得好,凝聚力较强。

  五千本来就一动不动的军阵,岂是五百骑能简单的冲的动的?

  看着狼狈退回的骑兵,鄂硕只能承认失败。

  而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