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5章恩荫_农家子的古代科举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剩下的族人身份最高的只是秀才,偏偏顾青云他们远在京城,万一真出事了,有时候远水救不了近火,可如果有族人在县衙做官就不同了。

  “那你跟三元可说过这事?”简薇又问他。

  “没有,我只是在心里琢磨过,当时以为我离这一天还很远,就没再多想。”顾青云该庆幸自己一向谨慎,没有把握的事不会事先承诺,要不然现在顾三元可能会不舒服。

  “如今就看林山县有什么位置空出来了。”顾青云感叹。只有七品以上的官员才需要异地为官,七品以下的可以由本地人担任。

  五年前,因为时代的发展,原先的官员品级有些不大和适宜,就稍稍调整了下,又增加了一些编制,像他之前待的工部都水司,原来只有两名正六品主事,后来发现事情太多了,又增加一名。

  不过变化最大的还是基层县、府,这里出现了许多九品官。原先的九品官大都集中在京城,比如工部织染所的正九品大使等,县里有编制的官员只有几个,像知县、县丞、主簿、教谕、训导等,现在事情有了变化,一下子多出了几个编制。

  县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朝廷有六部,县衙有六房,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前像户房的管理者就是书办或书吏。顾青云刚考上童生在县府读书时,他还到过工地给人算账挣钱,当时教他算账技能的就是户房的书办,对方是不入流的身份,但他相当于现代的财政局局长,在当地还是很有权势的。

  这种书办不属于官身,属于吏,他们才是真正管理一县之地的人,还是和百姓接触的人。这种差事基本上是父子相传,几代之后在当地的根基就深厚了,朝廷任命的知县甚至还不敢和他们对着干,窝囊点的甚至会架空,只能做一个橡皮图章。有些书办甚至能传几百年,真正做到了与国同休,比公侯权贵还要传得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官吏之间的矛盾就好比妻妾之间的关系,有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就看谁的手段厉

  害了。顾青云之前不想下基层,就是觉得地方上的关系太复杂,他前面一心读书,处事手腕不够,这才干脆死了这条心。

  本来前面那么多朝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只是七年前有一位新科进士当上县令后,发现有书吏在他面前弄鬼,新科进士一怒之下就让人把书吏给抓了,偏偏那名书吏还在他面前挑衅他,认为他不敢对自己如何。于是新科进士一怒之下,拔了身边捕快的刀,挥手便把书吏的头给砍下来。

  那血淋淋的事情传出后,京城顿时哗然一片,一时之间,各县的官吏关系开始变得莫名紧张起来,有知县觉得办事不如以前那般顺利了,心里知道有人在弄鬼,偏

  请收藏:https://m.huhlo.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